AI导读:

ETF被形象地比喻为“一篮子股票”,但跟着ETF“抄作业”买股票是否可行?本文深入解析ETF的投资策略,探讨其可行性。

ETF,这一金融投资工具,常被形象地描述为“一篮子股票”。其本质是以某一特定指数(如创业板指)为基准,依据该指数的成份股及其权重进行配置。

ETF的交易方式与个股投资类似,均通过股票账户完成。因此,ETF被广大投资者视为“一篮子股票”的代表。然而,这引发了一些投资者的疑问:既然ETF的成份股及其权重公开透明,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抄作业”,即按照ETF的持仓进行个股投资呢?

广发基金针对此问题给出了详细解答。首先,尽管指数的成份股公开透明,但个股的权重信息却存在滞后性。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其发布机构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虽然会定期发布样本权重文件,但该文件的数据更新频率为每月一次,期间样本股权重可能发生变化。

此外,若投资者希望获取最新的指数数据,还需向指数公司支付一定的“指数使用费”。这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疑增加了复制指数的难度。其次,调仓过程也颇为繁琐。即使投资者能够获取到最新的指数成份股权重信息,也需要手动调整个股仓位,这对于成份股数量庞大的指数(如中证1000指数)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再者,股票的买卖门槛较高,对资金成本提出了要求。在沪深两市和北交所,竞价交易要求单笔申报数量不低于100股,而在科创板,单笔申报数量则不低于200股。这导致个人投资者在调仓时,对资金的需求较高。

最后,ETF产品并非简单地复制标的指数。它们会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标的指数的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但同时也为基金经理预留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如打新股、参与债券回购等,以获取比跟踪指数更高的收益。因此,ETF产品实际上是在复制指数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综上所述,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如果想要投资某一个具体的指数,买入对应的指数基金可能更具性价比。这些指数基金可以是ETF、场外指数基金或ETF联接基金等,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原标题:从0开始学ETF丨深度解析:跟着ETF“抄作业”买股票,真的可行吗?)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