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开户存款热潮背后的风险与真相
AI导读:
随着6·18购物节将至,赴港开户营销兴起,中介以高息存款等吸引关注。但调查发现高息宣传多为噱头,实际利率与宣称差距大,且存在汇率波动、中介服务费等隐性成本及跨境资金合规风险,储户需理性抉择。
随着“6·18”购物狂欢节将至,消费市场火热,赴港开户营销也悄然兴起。中介打出“秒下户”“5%高息存款”等广告吸引关注,但记者调查发现高息宣传实为噱头,实际利率与宣称差距显著。赴港开户存款面临汇率波动、中介服务费等隐性成本,还需关注跨境资金合规风险,储户应理性抉择,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制定合规的资产配置方案。
中介鼓吹:5%高利率与“快速下户”承诺
中介借购物节流量东风,将赴港开户业务推向台前,以高利率、快速下户等话术吸引储户。记者联系多位中介展开调查,发现“快速下户”成为主推服务卖点,多家中介提供“一站式服务”,甚至强调与多家知名银行有深度合作关系,能开通“绿色通道”。
除了开户速度,香港地区银行的高息存款产品也被包装成“理财神器”。中介发来外资银行存款产品宣传明细,显示利率较高,但开户流程简便,只需提供简单身份资料。
在费用方面,办理开户的服务费用差异较大,普遍在900—5000元不等。中介还提到,香港银行利率相比内地更具吸引力,但未来政策可能缩紧,建议尽早办理。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中介所谓的“绿色通道”服务资质与操作合规性存疑,储户需保持清醒。
实际情况:高息或为误导
赴港开户存款热度居高不下,但中介提到的银行多为外资银行,实际情况如何?高息利率是否诱人?记者对多家香港外资银行进行了咨询。
以汇丰银行为例,该行利率体系多样化,但与中介所宣称的最高能达到5%的利率相比差距明显。不过,该行有高息存款产品,但需满足一定门槛。
星展银行港元、人民币、美元定期存款利率也都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与中介口中的高息相去甚远。
王蓬博认为,此类宣传属于误导性营销,公众应提高金融素养,理性看待高息诱惑。
除了利率出入外,香港银行开户在起存金额、资料提交以及身份审查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与中介表述不符。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香港银行业营销习惯与内地银行不同,普通储户去香港开户有一定成本,利差并不大。如果海外资产配置需求较大,可以考虑,但要符合相关要求,并考虑到存款的便利性和合规性。
王蓬博提醒,赴港开户存款存在汇率波动、中介服务等隐性成本较高以及跨境资金流动涉及监管合规问题等风险点。
为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和合法权益,有银行特别提醒,如需开户,请勿向任何第三方透露敏感个人资料,或经中介开立账户。
“存款特种兵”需警惕多重风险
赴港开户与“存款特种兵”密不可分,这一现象源于不同地区间显著的存款利率差。然而,随着银行政策调整与利率环境变化,这股热潮也迎来降温。
香港各银行存款利率也显著下调,储户们意识到赴港存款的实际收益大打折扣。
董希淼指出,“存款特种兵”现象将逐步消退,居民开始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减少银行存款比重,转向其他投资工具。部分消费者选择将更多资金用于改善生活品质、提升消费意愿。
对于有跨境投资需求的储户,一定要通过官方正规渠道了解银行政策、利率情况,不要轻信中介的一面之词,确保投资行为合法合规。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