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16日,河北雄安新区创新推出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旨在简化流程、创新机制,助力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扩面。此前,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已推出人才企业年金计划。接下来,将进一步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作为我国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有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5月16日,河北雄安新区创新推出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标志着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持续创新扩面。此前,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已推出人才企业年金计划,接下来,如何进一步畅通年金建立、经办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有效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将成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重要着力点。

探索构建雄安方案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含3个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相对完善。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虽然近年来覆盖率有所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推广。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4年12月15日起已在我国全面实施。雄安新区此次推出的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旨在简化企业年金建立流程,创新运行机制,助力解决扩面难题。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立春表示,雄安新区出台的《雄安新区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办法(试行)》,既扩大了企业年金覆盖面,又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提出了分层分类、弹性实施的原则。其中,国有企业应发挥示范作用,一般企业可视经济负担能力,采取“小范围、低比例”弹性原则。

该《办法》还简化了企业年金的建立流程,优化了备案服务模式,并在“雄安智慧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上开发建设“企业年金备案”系统,实现线上备案。此外,还增加了包括增加落户积分、优先纳入雄才创业计划、就业见习单位等多方面政策优惠措施。

破解建立经办难题

尽管探路扩面已取得积极成效,但企业年金在建立、经办过程中仍存在堵点。部分企业存在“不愿建”“不会建”的情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孙守纪指出,部分企业缺乏政策了解、资金压力较大,且年金领取方式有待优化。

为解决“不愿建”问题,中国工商银行养老金融部副总经理吕艾国提出,要提升企业年金服务的曝光度、友好度、专业性和便捷性。为解决“不会建”难题,金融机构需增强服务的专业性与可得性,其中,“年金驿站”便是一种有益尝试,通过精准讲解、便捷服务、专业备案,缓解年金的建立难题。

提升投资管理效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6421.88亿元,同比增速为14.27%。企业年金受托人需坚守养老资金属性,实现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长江养老保险受托业务总部兼研究所副总经理曾宪才表示,企业年金计划产品应兼具长期收益稳健、波动回撤可控及产品策略丰富、风险特征明确的特点。

为优化投资管理,需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加强风险管理,并开展产品创新,增强产品与个人生命历程、养老需求的适配度。然而,目前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仍存在“长周期考核落地难”问题,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养老金融发展绩效考核制度。

吕艾国建议,要积极推动开放个人选择权,普及投资者教育,优化现有制度体系,建立契合“长钱长投”的投资监督体系、管理人考核办法、更精细的长期风险预警机制及动态止损机制。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