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工作制再引热议,2.5天休假模式能否全国推广?
AI导读: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商务局发布工作清单,鼓励推行2.5天休假模式。弹性工作制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但人社部指出不宜广泛推行。专家建议避免“一刀切”,需结合实际情况谨慎推进。媒体呼吁充分鼓励先行先试,形成广泛民意基础。
近日,“2.5天休假模式真的来了”词条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弹性工作制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5月22日,四川省绵阳市商务局发布《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要求落实年休假应休尽休和带薪休假政策,鼓励企业弹性调休,推广夫妻共享。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

△《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
2.5天休假并非新鲜事
事实上,鼓励“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休假模式并非首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相关政策,提出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此后,河北、江西、甘肃等多个省份也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
弹性工作制往往是在“提振消费、促进旅游”这一语境下提出的,体现了对当前人们文旅生活新趋势、新特点的回应。
专家分析:要避免“一刀切”
关于全国是否可以推行4.5天工作制,人社部此前已有答复。人社部指出,现行工时制度和标准有利于实现劳动者各项权利之间的平衡,不宜在企业中广泛推行。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海洋教授认为,缩短劳动时间是必然趋势,但推广需结合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
国内某高校社经政策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提醒,弹性工作制政策推广需谨慎推进,优先在服务业、知识密集型行业试行。
媒体:需充分鼓励先行先试
光明网评论指出,“弹性工作制”的落地,更需要在消费部门之外的社会生产部门形成广泛的民意基础。让“弹性工作制”不只是“看起来很美”,需要充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
综合来源: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光明网等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涉及弹性工作制,旨在探讨其对消费和旅游的影响,以及推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弹性工作制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有助于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科学评估,谨慎推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