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多地加码促消费
AI导读: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累计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全国多地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扩大补贴范围等措施激发消费活力,如广东、湖南等地推出多项政策,陕西西安推出“国补贷”专项金融产品。政策实施取得显著成效,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回升。
本报记者刘萌
5月12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标志着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加码“两新”政策,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扩大补贴范围等多项措施,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例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结合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探索“财政补贴+企业让利+金融赋能”模式,对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进行补贴,并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
湖南省亦发布2025年“两新”实施方案,从扩围拓品、提标降槛等五方面进行调整优化。截至5月6日,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申领已超过458万笔,累计申领金额达39.47亿元,带动销售金额超过306亿元,消费品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陕西西安推出“国补贷”专项金融产品,助力国补商户高效获取信贷资金,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以旧换新活动顺利开展。
此外,多地还推出各类主题活动,优惠促销与国补政策叠加,进一步扩大以旧换新政策的影响力。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不少好经验。如扩大以旧换新品类,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企业优化产品结构;通过财政与金融联动模式,纾解企业垫资压力;多地将促销活动与国补叠加,降低消费门槛,提升消费意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两新”政策有效促进消费回升,一季度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显著。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追加下达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回升。
为持续提升政策效能,朱克力建议简化操作流程,利用政务平台实现资格自动比对、资金即时到账;引导企业构建可持续商业模式,结合硬件销售与延保、回收服务。同时,监管层面应打击旧品回收环节灰色产业链,建立透明定价和环保标准。
明明认为,增强政策效能的关键在于增强居民收入预期、优化消费信贷支持、稳定消费信心。同时,应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在产品更新、回收体系和金融支持中形成自发动力。此外,政策实施应注重结构优化与精细化引导,将资源有效配置至中低收入群体、三四线市场和绿色智能领域。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