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征集车门把手安全标准意见,隐藏式门把手成焦点
AI导读:
隐藏式门把手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感应不灵敏、易夹手等。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意见,将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已有车企尝试其他更安全的设计方案。
“去年冬天有一次洗完车,没想到隐藏式的门把手被冻住了,当时只能在寒风中凌乱着寻找解决办法。”5月9日,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这并非个例。在某社交平台上,一篇热帖《你见过哪些“反人类”的汽车设计》中,隐藏式门把手“名列前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隐藏式门把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感应不灵敏易夹手,冰雪、车祸等极端状况下不易打开等。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截图
5月8日,工信部官网发文,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将针对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的标志、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等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
隐藏式门把手成事故焦点
强度不足、控制逻辑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夹手等问题,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中被尽数列出。这些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在碰撞、起火事故中造成断电,使电动式门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
在今年3月的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备受关注。虽然车内有应急拉手,但设计位置、形态各异,紧急情况下不易找到。
某自主品牌研发人员表示,隐藏式门把手的传感器在车身前部,碰撞时可能损坏,无法正常弹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表示,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噪音大,且需用电驱动,断电或碰撞时无法打开。
车企尝试新方案
尽管隐藏式门把手存在诸多弊端,但很多车企仍钟爱此设计。丰田汽车某车身设计师表示,设计隐藏式门把手主要是为了降低风阻,增加续航。然而,研究显示,隐藏式门把手仅减少0.12%的空气阻力。
隐藏式门把手不仅提升驾驶和节能体验不明显,维修成本还高于传统门把手。一些豪华品牌车型的传统门把手维修更换费最高2000元,而隐藏式门把手至少3000元以上。
事实上,已有车企开始拒绝跟风,尝试更安全的方案。丰田汽车某车身设计师表示,将在隐藏式门把手内设置机械门把手,保证碰撞时车内人员可通过机械门把手打开车门。
工信部此次征求意见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也强调,从救援逃生角度,要强化车门外把手在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