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举办2025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会,近50位专家学者共探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遇和挑战,强调提升就业适应力,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提升,构建可持续的就业生态。

日前,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联合西南财经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等单位,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举办了2025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与政策创新研讨会。来自发改委、教育部、中央党校、西南财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部门及高校、企业的近50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就业形势新动态。

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会专家强调需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适应力,将职业教育与技能提升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孙诚研究员指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和清晰方向指引。

目前,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职业教育已展现出紧跟市场步伐的优势。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苗宁礼介绍,该校将毕业生就业视为“第一民生工程”,以此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近5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其中一半以上就职于高新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约四分之一入职行业头部及规模以上企业。与会专家建议,学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产业分析与校企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增强大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信心。

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陈永杰副教授提议,通过政策引导缓解供求矛盾与制度性障碍,通过培养改革解决技能错配与提升人力资本,通过预期管理优化就业规划与市场需求对接,构建更加可持续的就业生态。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