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车展上,国产汽车芯片企业集体亮相,展示了最新成果和硬核实力。随着汽车工业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国产汽车芯片市场需求大增,未来几年市场占有率预计大幅提升,市场增长空间可期。

新华财经上海4月27日电 一辆普通燃油车大约需要600—700颗芯片,电动车则需1500颗左右,智能汽车所需要的芯片更是高达3000颗以上。统计显示,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每年的汽车芯片需求量已超过200亿颗。

当前,国内车企对汽车电子和智能化的需求已经超越了欧美,这为我们提供了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创新领先产品的机会,助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在2025上海车展上,一家国产汽车芯片企业负责人分享道。

作为全球汽车行业风向标的上海车展,吸引了近1000家中外企业参展,其中不乏国产芯片企业,它们展示了中国汽车芯片的最新成果和硬核实力。专家认为,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智能化、国际化、共享化)的推进,未来几年国产汽车芯片的市场占有率预计将大幅提升。

“中国芯”集体亮相上海车展

随着汽车工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汽车芯片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突破领域。2025上海车展上,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设立了“中国芯”展区,多款不同应用场景的汽车芯片集体亮相,这是史上首次在上海车展上如此大规模地展示国产芯片产品。

在“中国芯”展区,复旦微电子、紫光同芯、矽力杰、经纬恒润等国内知名芯片企业纷纷亮相,展示了各自代表性的车规芯片产品。例如,复旦微电子展示了全球首颗车规级时间敏感网络技术(TSN)和IPv6技术宽带总线芯片,紫光同芯则展出了多款代表国产芯片技术重要突破的MCU产品。

紫光同芯汽车电子事业部高级市场经理罗正发表示,公司近年来重点布局汽车实时控制单片机领域,相关芯片产品已进入上汽、一汽、东风等车企。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加速渗透,车端安全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紫光同芯已将金融级安全芯片技术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产品已在多家头部零部件公司和主机厂量产落地。

成立于2003年的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服务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国内外千余家客户。经纬恒润刘奇博士表示,此次展出的多款控制器产品内部都配备了国产芯片,国内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正在迎头赶上,很多全球性汽车公司会优先寻求国内供应商合作。

在“中国芯”展区,一台搭载了近100款展品芯片和汽车电子产品的车模吸引了广泛关注,直观展示了中国汽车芯片及汽车电子系统在新能源智能汽车中的应用。

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我国已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1000万辆的国家。新能源车对电子系统的依赖程度更高,需要更多芯片来实现电池管理、动力控制等功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推动国产汽车芯片的蓬勃发展。

“车芯联动”助力国产芯片加速“上车”

智能化已成为车企打动消费者的“标配”,而这离不开汽车芯片的底层技术支撑。随着汽车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各大车企也开始积极参与到芯片环节中,以各种方式实现车芯联动,增强核心竞争力。

上汽集团在本届车展上以“懂车更懂你”为主题,展示了其在“算法+软件+芯片”协同开发及AI大模型上车应用方面的雄厚技术实力。上汽集团正深入推进相关技术,以提升在电动智能网联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参观者在上汽奥迪展台一辆展车内体验车载智能系统 (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2024年,上汽创新研发总院新立项近10个国产芯片量产应用整车项目,持续提升汽车芯片国产化率。未来,上汽还将推动更多国产芯片“上车”,并确保降低成本、质量达标、风险可控。

蔚来在本届车展上带来了车规级5纳米智驾芯片神玑NX9031,该芯片已搭载于蔚来ET9智能电动行政旗舰轿车上,成为全球首款量产上车的车规级5纳米智驾芯片。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和智能底盘是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新三大件”。

广汽集团联合多家企业推出了12款车规级芯片,覆盖智能汽车全领域,并发起了“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推动国产芯片规模化应用。

“车芯联动”将更好地助力国产汽车芯片上车应用,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与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三方联合开发的舱驾一体化方案将率先搭载于东风汽车旗下多款新车型。

国产汽车芯片增长空间未来可期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保持强劲增长,产销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2025上海车展上,新能源车占比超过七成。

奇瑞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汽车属性从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智能化快速发展将带动对固态电池、芯片等核心技术的需求。

目前,中国每年销售超过3000万辆汽车,约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一,但本土汽车芯片供应量仅占10%左右,未来面临巨大的增长空间。

国产汽车芯片助力车企带来更多智能新体验(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矽力杰MCU产品线总监孟建斌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国产车规MCU芯片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随着全球汽车产业一度遭遇“缺芯”现象,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愿意与国产汽车芯片企业合作。

孟建斌认为,新能源汽车为国产芯片公司带来了重大机遇。预计未来几年,国产汽车芯片的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

经纬恒润刘奇认为,国产汽车芯片崛起的驱动力在于降本增效、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国产芯片上车后,将为车企和终端消费者带来实惠。

罗正发表示,预计未来几年在国产汽车芯片赛道中,可能有10家左右的企业会成为行业头部力量甚至走向国际。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