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利用信息化为临床护士减负,提升护理服务
AI导读: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提出利用信息化技术为临床护士减负,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多地执行或发布新版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医保支付标准,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护理服务需求。
“人手不足”“待遇不高”“倒班频繁”“非护理工作多”“医患冲突”“分工、分级不明”……近期,第一财经对多地临床护士、护理学学生开展调研,多名一线护理工作者反映了前述问题,这些问题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和重症医学科、儿科等科室更为凸显,影响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为切实给临床护士减负,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在25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5·12护士节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简化护理文书,切实减轻护士书写负担。同时,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减少临床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此外,科学弹性安排班次,改善护士值班休息条件,以全面改善护士工作环境。
护理文书作为记录护士临床护理工作行为的文字材料,具有法律效力。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护士护理文书的记录内容日渐增多,但如何嵌入病历管理以满足医生需求成为痛点。信息化手段正在逐步解决这一问题,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信息化投入存在差异。
《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也提出,借助信息化手段减少临床护士书写负担,让患者得到更多直接护理服务。
关于减少临床护士非护理工作压力,有业界观点认为,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进入医疗体系可分担部分工作。但也有受访业界人士认为,应推动护士分层使用,增加护士数量,优化床护比,并提高护士待遇。
通知还强调,要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近一年来,针对护理服务价格偏低的问题,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已多次释放积极信号。
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护理价格项目统一分类,包括分级护理、专科护理、专项护理三大类。安徽、广东等多省已执行或发布了当地最新版的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医保支付标准。
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及“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提出,延续性护理成为医院发展方向。通知提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及延续性护理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高品质护理服务需求。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