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朗智能引领服务机器人创新,人形机器人还需五年落地
AI导读:
擎朗智能发布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开创国内服务机器人在餐饮领域应用先河。尽管资本热情高涨,但人形机器人至少还需5年才能大规模落地。公司正在拓展新场景,积累数据以优化机器人性能。
■行业属性:服务机器人
■估值/融资轮次:2021年拿到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约14亿元D轮融资,2024年新一轮融资(未披露)
■核心竞争力:多场景数据积累
■未来关键词:具身智能 人机协同 出海
一石激起千层浪。
3月底,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公开表示“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引发行业震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争议愈演愈烈。对此,服务机器人领域的专家表示,人形机器人至少还需5年才能大规模落地,创业者、投资人、政府与公众都要有清醒和理智的认知。
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拥有十几年机器人系统研发经验,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分享了他对行业的见解。他提到,早在3月底,擎朗智能就发布了首款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这家成立15年的公司,开创了国内服务机器人在餐饮领域应用的先河,目前,公司智能机器人产品已覆盖全球600多个城市及地区。
自2016年A轮融资以来,擎朗智能备受资本青睐,至2021年拿到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约14亿元D轮融资,2024年又获得了新一轮融资。目前已集齐包括软银愿景基金、中金甲子、上海科创基金、源码资本、云启资本、阿里巴巴等一众明星投资机构。
尽管机构预测乐观,资本热情高涨,但李通认为,正如此前的互联网风波一样,当一个风口出现时,大浪淘沙后真正能存活下来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突破的速度,更在于对产业规律的把握与坚守。
谈及最新发布人形机器人的原因,李通表示,对应岗位规范化流程,具身服务机器人的工作内容可以被精确地描述,结果可以被标准化评估,这将更有利于在商业环境形成机器人能力的闭环。
选定服务机器人赛道后,擎朗智能开始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一次偶然的就餐经历让团队发现了商机,针对餐厅配送场景的机器人应运而生,这不仅开创了国内服务机器人在餐饮领域应用的先河,在全球市场也属首创。
2019年,擎朗智能与海底捞达成合作,通过将机械性工作交给机器人,把人力集中投入到更能提升顾客体验的服务环节,实现了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平衡。这一合作成为行业标杆,推动了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擎朗智能的服务机器人在海外市场也受到了关注,日韩、欧美等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地区成为主要目标市场。截至2024年底,擎朗智能机器人产品已经覆盖全球600多个城市及地区,累计超过10万台机器人投入到工作中。
随着ChatGPT掀起AI浪潮,服务机器人迎来新一轮技术迭代。但李通指出,物理世界的数据匮乏是最大瓶颈,没有足够的数据,机器人的训练和迭代就受到限制。为解决数据问题,擎朗智能通过和酒店、餐厅、商场等行业头部公司的长期合作,积累了大量服务场景的环境数据。
在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移动和操作是两个核心要素。擎朗智能推出的轮式人形机器人,就是在移动基础上增加了双臂操作功能,使其更适合服务场景的需求。
尽管商业化初见成效,李通对行业泡沫保持警惕。他认为,创业者要坚定信念,持续投入研发和市场拓展,同时,大众也不应过于乐观或悲观,给予足够的时间,人形机器人必将取得巨大成就。
面对“何时进入家庭”的提问,李通明确表示至少还需五年。他透露,擎朗智能正在拓展商场清洁、仓储物流等新场景。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