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发布国内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测评结果,九成以上车型获得“一级能效”认证。测评体系推动车企竞争转向真实能效竞争,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同时,天眼查数据显示电动车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携手,发布了国内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测评结果。此次测评覆盖了包括轿车、SUV在内的10余款主流车型,从行车、空调、驱动、补能四大能效维度进行了深度评价。测评结果显示,超过九成车型荣获“一级能效”认证,能效表现均显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针对消费者普遍关心的续航和能耗问题,测评在不同温度和路况下进行了多次严格测试,确保结果量化且直观。一级能效车型在节能效果上表现突出,有效降低了能量使用成本,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该测评体系的推出,标志着车企之间的竞争将从传统的“参数竞争”转变为更为实际的“真实能效竞争”。展望未来,能效测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相关标准也将持续完善,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绿色转型迈进。同时,能效分级标识的引入,将极大地方便消费者直观识别高能效产品,进一步促进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

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的电动车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175.4万家,且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2025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数量已接近9.8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北京市、广东省的电动车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超过19.4万家、15.5万家和14.3万家,山东省和河南省紧随其后。

此外,通过天眼查的风险评估系统显示,涉及司法案件的电动车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3.33%,提示相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注重合规经营。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