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但相关服务纠纷也随之攀升。多名新能源车主遭遇购车后大幅降价、功能缩水等问题,维修人员也面临配件难找、维修成本高等问题。相关部门和企业需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本报记者文丽娟

刚提车不久,官方突然推送付费解锁方向盘加热功能;承诺“终身免费车联网服务”,却在系统更新后悄然增设流量限制;宣称“电池终身质保”,却在检测时以“人为损耗”为由拒绝保修……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众多家庭的“新宠”。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5%,市场占有率达40.9%。然而,相关服务纠纷也随之攀升。

多名新能源车主、业内专家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成长的烦恼”。相关部门和企业需积极作为,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承诺作废功能付费

北京朝阳区某写字楼地下车库,车主陈先生摸着方向盘上的新车标,语气苦涩:“3个月前才提的车,如今已经出了升级版,续航多了100公里,价格还便宜2万元。”他翻出购车时与销售人员的聊天记录,对方曾保证该车型“半年内不会迭代”。如今,这辆行驶不足5000公里的车,二手估值已跌破购入价的50%。

广东广州的新能源车主林女士也遭遇了类似情况。她购入某新势力车型不到两个月,车企突然推出“周年庆限时直降4万元”活动。林女士找到销售,对方回复“市场行为不予补偿”。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新能源车主遭遇购车后短期内大幅降价、新款上市导致车辆贬值等情况,销售人员未明确告知短期内将推出升级版本,权益受损后品牌商也未对车主提供补偿或升级方案。

此外,还有一些新能源车主吐槽,自己遭遇了付费背后的“权利游戏”——购买的新能源车功能缩水。例如,在浙江杭州做程序员的方先生表示,他的车机屏幕曾反复弹出一条提示——“方向盘加热功能需付费订阅”。

过度宣传智能驾驶

12315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共接收新能源汽车软件问题投诉举报3.5万件。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为智能辅助系统失灵、中控黑屏、未经消费者同意单方面“锁电”、篡改或拒绝提供汽车数据、虚假或“超前”宣传具有远程智能泊车或自动驾驶功能等。

多名受访的新能源车主表示,一些新能源车企夸大智能驾驶功能,导致他们的实际体验与心理预期存在显著落差。

江苏新能源车主吴先生遇到的是智驾过程中的急刹问题。车企给吴先生的回复是,NGP只是智能辅助驾驶,需要时刻关注路况。吴先生认为车企过度宣传智能驾驶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维修困难售后无门

维修难、维修贵是一些新能源车主面临的另一突出问题。上海车主郑先生的新能源车前不久电池续航骤降30%,尽管购车合同注明“电池健康度低于70%免费更换”,但车企检测报告称“电池正常衰减,未达更换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曹景芳注意到,许多新能源车主常抱怨配件难找、维修成本高。她调研发现,维修难与新能源车的维修技术要求高、维修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密切相关;而维修贵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车使用的电池、电动机等关键部件成本高。

还有一些新能源车主遇到问题想要维修,却连厂家都找不到了。广东新能源车主刘女士的某新势力车型已停放两个月。车企突然破产后,车门电子锁故障导致车辆无法启动。

新能源汽车属于新生事物,零部件供应链并不稳定。一旦汽车厂商倒闭,车主可能面临修车买不到零部件的困境。(法治日报)

(文章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