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动AIAM复合型紧缺人才培育计划,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AI导读: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联合智能投研技术联盟启动“人工智能 + 资产管理”(AIAM)复合型紧缺人才培育计划,旨在通过三大核心举措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为上海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科创板日报》4月7日讯(记者黄心怡)近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构资产管理行业生态,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携手智能投研技术联盟(ITL),正式启动“人工智能 + 资产管理”(AIAM)复合型紧缺人才培育计划,旨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据悉,该计划着重于国产大模型技术在资管领域的创新运用,通过“专业技术集训”、“复合型人才集聚”、“高校人才预备”三大举措,解决人工智能与资产管理融合过程中的人才供需矛盾,为上海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为实现“分类集训、按需服务”的精准培育目标,上海资产管理协会设计了涵盖“技术赋能-人才集聚-生态构建”的全方位培养方案。
靶向技术集训:破解“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
针对资管业务中的三大核心场景,首期集训将聚焦于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风控三大领域,采用“原理授课+案例研讨+实操训练”的混合教学模式。课程不仅涵盖信息技术到人工智能的技术演进,还解析了大模型在资产定价、风险预警等场景的典型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学员将有机会参与“AIAM 联合创新实验室”的真实项目实操,并前往头部金融科技企业实地调研,从而掌握智能决策系统开发、数据合规治理等前沿技能。
动态人才集聚:打造跨界交流“强磁场”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同步启动了AIAM人才库建设,向四类核心群体开放申报,包括金融机构首席技术官等数智技术管理者、具备IT背景的投研人员、专注资管场景的AI开发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申报采取“单位推荐+个人自荐”双渠道,构建动态人才储备池。未来计划通过特色活动,促进跨机构、跨领域的深度交流,形成人才发展共同体。
高校协同育才:夯实人才储备“蓄水池”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正与多所高校洽谈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资产管理”专业硕士班及本科双学位项目落地,制定包含金融工程、自然语言处理、量化投资等核心课程的培养方案。同时,会员单位将提供实践基地,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让学生提前接触真实业务场景。预计首批试点项目将于2026年启动。
根据计划,符合条件的培育对象将优先纳入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及金融科技人才评定体系,享受落户、住房、科研资助等政策。协会强调,人才培育是持续性工程,将根据技术迭代和行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
“这不仅是一次人才培养行动,更是行业生态的重塑。”上海资产管理协会负责人表示,计划三年内培养不少于2000名AIAM复合型人才,助力上海资管行业在智能时代的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