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擎朗智能发布人形服务机器人XMAN-R1,具备点单、配餐、送餐等功能,未来将探索更多场景。公司成立以来,已推出多个系列服务机器人,全球出货量累计超10万台,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嗨X,我想要一杯威士忌和一罐可乐。”

“好的,请问可乐是要无糖的还是普通的?”

“无糖的。”

“好的,请稍等。”

2分钟后,“酒保”机器人XMAN便端上了一杯威士忌和一罐无糖可乐。这是服务机器人企业擎朗智能近期发布的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R1,目前,XMAN-R1已可完成服务场景内“点单-配餐-送餐-收餐”等任务,未来将向更多场景探索。

成立于2010年的擎朗智能,提供服务机器人产品和完整解决方案。目前他们拥有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引导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品类,业务覆盖餐饮、酒店、医疗康养、工厂、商超、机场等场景。截至目前,擎朗智能机器人在全球出货量累计超10万台,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3月27日,南方都市报“走进未来产业”调研团队走进擎朗智能,对话创始人兼CEO李通,深入探讨服务机器人的现状与未来。

专用机器人率先上岗,餐厅、酒店、医院需求高涨

15年来,擎朗智能不断推陈出新,发布了5个系列的服务机器人,包括配送机器人T系列、清洁机器人C系列等。数据显示,擎朗智能机器人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足迹,其中餐厅配送机器人是出海主力。

XMAN-R1是擎朗智能人形服务机器人的新尝试,上半身拟人化设计,但下身仍为轮式,确保安全与稳定。李通表示,选择轮式机器人是出于安全与商业化落地的考量,未来类人机器人将经历L2、L3再进化到L4级别。

XMAN-R1以“岗位化、亲和力、安全性”为设计理念,融入服务场景,提升服务品质。在安全性方面,XMAN-R1搭载11项多模态传感器,实现360度高精度感知,保障人机协作安全。

此外,XMAN系列还将与擎朗现有专用型机器人实现数据共享与任务协同,如餐厅内XMAN-R1与配送机器人T10协作完成配餐、送餐等任务。

通用机器人短期难落地,未来多种机器人协同工作

李通认为,机器人可分为专用型和通用型两大类。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均为专用型机器人,为特定工作而设计。通用机器人由于数据量不足,短期内难以实现商业化落地。

基于多年实践经验,擎朗智能提出“机器人岗位化”概念,认为岗位化模式可更快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通过复制岗位化工作模式,机器人将不断学习和拓展多样化工作能力。

李通展望,未来世界将充满各种机器人,专业机器人与通用机器人混合使用,共同完成任务。专业机器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效率更高,而通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则不容忽视。

AI技术驱动机器人阶跃式发展

回顾创业历程,李通表示服务机器人的两次阶跃式发展均受益于AI技术的突破。2015年AlphaGo的出现让擎朗智能看到了深度学习的潜力,并成功获得微软天使轮融资。

2018年,擎朗智能首款量产送餐机器人T1实现量产,并成功打入海底捞等连锁餐饮市场。随着AI大模型如ChatGPT的出现,擎朗智能得以开拓更多新功能和场景。

李通强调,擎朗智能不仅是配送机器人公司,而是定位于机器人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规模化落地解决各种问题。目前,擎朗智能已成为全场景全品类全球化的服务机器人公司。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