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1日起,多家银行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3%以上,标志着利率“内卷”现象被按下暂停键。此举有助于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增强消费信贷可持续性。银行开始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服务创新赢得客户信任。

消费贷利率“内卷”现象被按下暂停键。4月1日起,多家银行宣布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3%以上的水平。

今年年初,为了吸引客户,银行纷纷加大了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并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进行市场竞争。部分消费贷产品的利率甚至一度降至2.5%左右。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银行上调消费贷利率至3%以上,有助于将贷款利率维持在合理水平,从而在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一举措标志着银行开始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以增强消费信贷的可持续性。

多家银行纷纷上调消费贷利率。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从4月1日起,该行消费贷利率下限不低于3.15%,原有的消费贷优惠券也将无法使用。同时,某银行合肥分行也表示,已撤掉低息宣传页面,当前申请消费贷的利率最低为3.4%起,最高额度可达30万元。

记者登录招商银行“闪电贷”页面发现,该产品年利率(单利)最低为3.4%,且已无优惠券发放。此外,某国有大行信贷经理也透露,已接到通知,从4月1日起,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的年化利率将统一调整至不低于3%。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应基于有效的消费需求,并充分考虑客户的还款能力。过度降低利率进行市场竞争并不可持续。上调消费贷利率至3%以上,有助于平衡市场扩张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增强消费信贷的可持续性。

消费贷市场竞争激烈,但银行靠降低利率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方式难以持久。低价营销虽然能吸引优质客户群体,但若无其他业务捆绑,将难以实现盈利。此外,在银行净息差已经较低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消费贷利率将缩小银行的盈利空间,不利于其风险应对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

面对利率“内卷”的暂停,银行如何在消费贷市场保持竞争力?分析人士认为,银行应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将发力点放在精细化运营和服务上。通过降低放贷成本和金融服务创新,银行可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所谓“精细化管理”,即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的转型。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追求高质量的市场份额,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商业可持续性。

场景化嵌入是银行消费贷突围的关键。银行应跳出单纯的放贷逻辑,主动对接消费趋势和消费场景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同时,针对不同客群开发针对性产品,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

在运营成本方面,银行可将外部获客成本转化为新客补贴,通过“去中介化”降低放贷成本。强化自营渠道的可持续低成本获客能力,从源头上降低客户所承担的成本,更好地支持居民的合理消费需求。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持续发力金融科技,提高风控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风控能力,并通过开展综合化金融服务稳定收益。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