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高速事故引关注,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再成焦点
AI导读:
4月1日,小米公司公开发布“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信息摘要,事故中车门疑似锁死引发关注。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车功能繁多,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使用手册。同时,车门能否安全打开仍是关键。此前也有电动汽车发生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的案例。
4月1日,小米公司公开发布“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事发前后信息摘要,事故原因尚待警方进一步调查。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被指车门锁住,疑似“车锁未解锁,当事者无法打开车门逃生”的情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1日中午,澎湃新闻致电小米汽车官网客服热线,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若遇到车辆断电车门锁死的情况,可尝试在车辆下方找到应急解锁装置,“车辆配备了机械把手,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打开。”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车门锁死无法打开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车内人员可能已被撞晕,难以物理解锁车门;二是车辆线束等被撞断,导致无法传输车辆解锁信号。
根据小米公布的行车信息记录,事发前NOA智能辅助已发出风险提示并开始减速,但随后被驾驶员接管,仅1-3秒后车辆便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该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车功能繁多,消费者若不仔细阅读使用手册,可能在车祸发生后增加逃生难度和反应时间。他强调,现阶段需了解事发车辆撞击后无法解锁的具体原因。
此外,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电动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电池单体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燃,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然而,车门能否安全打开仍是关键。
除了电车线束被撞断导致电源信号切断外,蓄电池或备用电池受损也可能导致信号无法传输,车辆无法解锁。为此,不少车企已开始在设计时增加安全冗余。
业内人士建议,不要迷信“智驾”,目前国内新能源车辆配备的智驾仍属辅助智能驾驶。购买新车后,用户应仔细阅读使用守则。同时,车主应备好破窗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表示,对于此类事故的责任认定存在复杂性。核心争议在于NOA功能易让驾驶员产生过度依赖,且技术尚不成熟。目前,在涉及NOA的事故责任认定上,没有统一标准。
此前,也有电动汽车发生事故后车门被质疑无法打开的案例。问界新M7 Plus在高速追尾碰撞中,因电源线及信号线被切断,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导致车门未自动解锁。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