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上调消费贷利率至3%以上,终结超低利率时代
AI导读:
自2025年4月起,多家银行将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终结了此前的超低利率时代。此举旨在加强信贷市场管理,防范风险。银行面临商业可持续挑战,加强定价能力成为关键。
“2”字开头的消费贷利率迎来“紧箍咒”。近日,市场消息称,自2025年4月起,多家银行的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将上调至不低于3%,存量3%以下的低利率贷款将在3月31日前完成提款。这一消息得到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江南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华北、华东分支行人士的证实。
一位城商行支行业务员透露,目前消费贷产品三年期的最低利率在2.5%到2.65%之间,但4月1日后,即使使用优惠券,实际执行利率也不会低于3%。值得注意的是,3%以下的超低消费贷利率并非普遍现象,华东某股份行个贷业务经理表示,其所在支行对2.78%利率优惠券的发放有严格标准和数量限制。
与房贷利率甚至部分理财产品相比,不少银行的消费贷利率较低、额度较高,滋生乱象。部分银行一线员工在“欠指标”“缺资产”的情况下,对客户贷款用途审核不严。当“价格战”暂告一段落,银行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成为新课题。超低利率消费贷的推广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过度负债和贷后监控难题。
今年年初至今,在政策与市场竞争推动下,消费贷利率持续下行。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这意味着最低消费贷利率已与房贷利率形成倒挂,甚至低于一些理财产品收益,引发社交平台热议。
按照监管规定,消费贷资金不可用于购买理财、股票、房产等投资用途。多家银行在推广页面提示类似信息,并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违规使用贷款的用户可能面临强制结清、暂停额度等处罚。
对于行业而言,消费贷产品利率回升在意料之中。多位银行人士表示,今年消费贷指标过高,面临“放与不放”的两难。虽然线上展示利率多超过3%,但执行层面花样繁多,如利率优惠券、多人共同申请等。然而,从4月1日起,所有消费贷产品执行利率都将回到3%以上。
在消费贷“价格战”中,大行与中小银行的悲欢并不相通。虽然超低利率见诸报端,但多数银行消费贷利率仍在3%以上。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其所在银行对成本、利润控制严格,从未有过3%以下低利率。决定消费利率券发放的一般是支行层面业务负责人。
一家股份行支行负责人坦言,3%以下消费贷产品是“亏本赚吆喝”。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银行需加强定价能力,注重拓展增量客户,而非一味拼价格、抢份额。金融支持消费要基于有效消费需求和客户还款能力,不宜过度“内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