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银行4月起将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同时上调互联网消费贷款额度上限至30万元。业内分析指出,银行需强化风险管理,确保资金流向合规。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与房贷利率形成倒挂,但违规操作将面临严重后果。

据证券时报30日报道,记者从部分股份行、国有大行地方分行人士获悉,多家银行接到总行通知,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或上调至不低于3%。有股份行华东某分行个贷部人员向已获得3%利率以下贷款的客户提示,“未提款客户请于周一(3月31日)之前提款”。另有华南地区国有大行个贷工作人员发布内部通知称“及时通知各自客户测额或者提款工作”。此举旨在优化资金配置,加强风险管理。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期多家银行上调了互联网消费贷款额度上限,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参与线下审批的借款人,还有机会获得更高额度。业内分析指出,在额度提升的同时,银行需强化风险管理,特别是资金流向的监控,确保消费贷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

当前,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与房贷利率形成“倒挂”。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降至2.91%,部分银行甚至低至2.5%左右。这一趋势主要受存款利率下降影响,银行资金成本降低,为吸引客户采取“薄利多销”策略。

相比之下,首套房贷平均利率约为3.3%,二套房利率普遍在3.8%以上,利差引发“消费贷置换房贷”套利讨论。但专家提醒,消费贷资金禁止流入楼市,违规操作将面临严重后果。

面对消费贷市场新动向,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超低利率消费贷主要针对优质客户,风险可控。但过低的利率可能误导消费者盲目申请,加重债务负担,或导致资金违规流入其他市场。因此,消费者应理性申请,量力而行。

多家银行已上调消费贷额度上限,如中国银行两款消费贷款产品额度分别提升至30万元、50万元。建设银行某款消费贷产品额度也上调至30万元,优质客户可达100万元。招商银行某贷款产品最高额度同样提至30万元。但需注意,实际审批额度依据借款人资质综合评定。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