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受债券市场调整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下滑,导致规模出现小幅下降。投资者主动赎回,但债市性价比逐步恢复,赎回压力整体可控。多家理财公司加大流动性储备以应对赎回。

 “今年2月,受债券市场调整影响,我们公司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下滑,导致规模出现小幅下降。投资者对收益率变动敏感,部分资金流出。”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部负责人透露。

 2月中旬后,债市持续调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引发投资者主动赎回,致2月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明显弱于历史同期。但业内人士指出,债市性价比正逐步恢复。当前农商行和保险机构积极增配债券,为债市企稳提供支撑,显著降低负反馈风险。

 该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部负责人表示,近期理财产品赎回量较2月有所减少。

 记者获悉,多家理财公司加大流动性储备,部分公司高流动性资产占比达百分之十几,有效应对客户赎回。

理财产品规模增幅放缓

 据普益标准等机构数据,2月末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微增约0.1万亿元,增幅远低于往年。短久期理财产品承压,日开型理财产品受冲击最大。

 华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指出,2月理财产品规模增长弱于历史同期,主要受债市调整影响,尤其是信用债市场下跌。纯固收类产品月度平均年化收益率从1月的2.67%降至2月的1.89%,导致投资者赎回。

 截至3月18日,债市调整持续,3个月期、1年期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均有所上升。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表示,央行采取措施抑制长端利率过快下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企稳回升。

 

赎回压力可控

 “债市近期调整力度不大,已显现企稳迹象,理财产品赎回压力可控。与2月相比,近期赎回量有所减少。”该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部负责人称。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虽然部分机构赎回债基以应对赎回压力,但与以往相比,此次债市回调压力尚未明显传导至产品端和负债端。

 原银保监会《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要求,公募理财产品应持有不低于资产净值5%的现金或短期国债等,以应对赎回。多家理财公司加大高流动性资产配置,以有效应对客户赎回。

 业内人士表示,经历2022年底赎回潮后,机构普遍提高现金留存比例,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升,新发理财产品趋向短期化,资产久期更短,对利率波动敏感性降低。

 综合来看,业内人士认为,本轮债市调整引发理财产品大规模赎回的可能性较小。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