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消费贷市场竞争激烈,多家银行通过利率折扣、优惠券等手段降低消费贷利率。消费贷利率降低能刺激消费需求,但过度竞争可能影响银行盈利与资产质量。银行与消费者需保持理性,共同推动消费贷市场健康发展。

  每经评论员李玉雯

  近期,消费贷市场热闹非凡,优惠活动层出不穷。多家银行施展浑身解数,开展多样化营销,通过提供利率折扣、派发优惠券、推出贷款“拼团价”等举措,将消费贷利率卷至“2字头”。此现象背后,是政策导向、市场趋势与银行战略调整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从政策与市场背景分析,存款利率下调有效减轻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压力,加之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为消费贷利率下调提供了空间。同时,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放缓,消费贷顺势成为银行零售信贷的新增长点与盈利引擎。众多银行通过降价策略,以期“薄利多销”,扩大市场份额。

  对于消费贷利率的“价格战”,需辩证看待。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消费金融产品对释放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利率降低能减轻消费者利息负担,激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银行需权衡“价格战”背后的盈利与风险。过度竞争可能导致风险与收益不匹配,影响银行长期稳健发展。部分银行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审核把关不严,致使零售信贷不良率攀升。此外,消费贷利率过低可能诱使借款人过度借贷或跨市场套利,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等,带来潜在风险。随着消费贷利率跌破3%,与房贷利率差距拉大,部分客户尝试用消费贷置换房贷,风险不容忽视。

  因此,消费贷利率并非越低越优。银行应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民众需求及业务实际,合理设定消费贷利率。同时,强化风险管理,严格把控资金流向,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风控能力,防止消费贷违规使用。

  银行应推动消费贷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变,不仅降低利率,更需创新产品和服务,丰富消费贷应用场景。例如,结合“两新”政策,设计专属消费贷产品,契合消费热潮。

  消费者应善用消费贷款提升生活品质,同时警惕过度负债,理性评估自身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避免因利率低而盲目借贷。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消费贷利率“内卷”反映了金融市场现状。银行与消费者均需保持理性,银行转向价值创造,消费者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共同促进消费贷市场健康发展,为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