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DeepSeek的创新突破及开源策略推动AI平权发展,引领国产算力产业链进入“正反馈循环”。其概念指数飙升,多家公司完成适配,未来地位将提升。同时,科技资产重新定价,但国产算力产业链也面临核心技术短板、商业模式未形成等风险。

Deepseek的创新突破及开源策略,不仅推动了AI平权的发展,更引领国产算力产业链进入“正反馈循环”。

今年以来,深度求索(DeepSeek)概念指数飙升,算力产业链方向尤为迅猛,算力租赁(IDC)、云计算、AI算力等指数春节后均涨超40%。

1月27日,DeepSeek在苹果美国区和中国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榜登顶,影响力大增,引发投资者对人工智能行业格局变化的关注。DeepSeek的创新及开源策略,推动了算力效率提升,进而爆发应用场景,形成双向赋能的产业生态,带来国产算力产业链的价值重估。

DeepSeek改变算力格局

市场对DeepSeek影响算力产业链有两种观点:一是削弱了对海量数据和前沿GPU芯片的依赖,导致先前围绕数据和算力构建的产业和理论假设瞬间坍塌;二是降低生态算力成本,扩大算力需求,利好先进算力。目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二种逻辑达成共识。即便如此,DeepSeek也对英伟达的竞争优势构成冲击。

从技术需求看,当前我国算力需求以训练为主,占比约80%。但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全球算力产业正转变,未来“推理端+强化学习”的算力需求将成为新增长点。东方证券研报指出,国产算力与英伟达相比存在性能短板,但在推理需求阶段,这一劣势有望缓解。DeepSeek模型与国产AI芯片更匹配,有望带动国产算力芯片及服务器厂商需求增长。

多家国产AI芯片公司已完成对DeepSeek的适配,表明国产AI芯片在推理阶段的性能劣势已缓解,未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据预测,采用国产芯片替代H100,将直接拉动国产芯片需求增长。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国产算力是国产大模型稳定可靠的选项,能支撑其从研发走向商业化。据《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EFLOPS,同比增长74.1%,远高于通用算力增幅。

科技资产重新定价

算力市场格局变化映射在中美两国科技资产股价上,呈现“东升西落”之势。英伟达股价暴跌,美股算力股普遍重挫,而A股算力龙头股价飙升,港股科技股表现同样优异。

东吴证券分析指出,DeepSeek正带动国内AI产业价值重估。多家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科技股目标价,形成共识。以阿里巴巴为例,高盛、摩根大通、杰富瑞均上调其目标价。

腾讯控股也受到关注,大华继显上调其目标价,认为腾讯控股通过整合AI技术,有望获得新增长动力。招银国际指出百度业绩表现获认可,上调其净利润预测及美股目标价。

重估的核心逻辑

超20家央企接入DeepSeek,12个省市部署,阿里、腾讯、百度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加入。支持DeepSeek的腾讯AI助手下载量激增。A股市场有逾百家公司接入DeepSeek,推动AI加速落地。

算力产业链中游市场空间扩大,阿里宣布增加AI基础设施投资,国内大厂有望跟进,IDC投资热潮有望重现,相关企业将受益。

民生证券表示,DeepSeek发展将加速AI普及和创新,带来算力需求,特别是推理算力需求提升。本轮AI大涨受益品种包括算力租赁、AI算力、云计算等板块。

近期,不少算力公司获机构上调2025年盈利预测,表明机构看好国内算力产业链。AI芯片龙头海光信息得到开源证券青睐。

狂欢背后的隐忧

国产算力产业链发展迅猛,但风险亦不容忽视。

风险一:核心技术短板

我国算力产业链核心技术短板明显,如高端芯片依赖进口、软硬件生态适配不足等。国产AI框架生态开发者数量少,影响下游应用迁移和商业化落地效率。

风险二:商业模式尚未形成

算力产业商业模式处于探索阶段,盈利模式单一。国内算力产业链盈利能力强的公司集中在硬件和头部互联网公司,限制整个算力生态圈繁荣稳定。

下游AI应用企业盈利模式不清晰,中游服务商存在产能过剩风险。跨界算力领域企业数量飙升,导致算力租赁价格大跌,数据中心存在空置风险。

风险三:资本催生估值泡沫

非理性估值扭曲产业生态。A股算力租赁板块个股市盈率高企,相关板块估值也高。

风险四:AI幻觉与合规挑战

AI幻觉对产业链形成系统性风险,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决策风险、法律和伦理风险,关乎产业链生死存亡。

总的来说,国内算力产业需警惕“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惯性,通过技术自主化、市场理性化、治理体系化破解矛盾,实现跃迁。DeepSeek创新证明中国科技资产创新力,随着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形成正向循环,中国科技企业有望在资本市场展现更持续的价值成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