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严监管下非银机构洗牌加速,多地清退小贷公司
AI导读:
金融严监管下,多地发布清退小贷、担保等地方金融组织公告,湖南公示82家拟清退名单。广西128家小贷公司中2家或面临清退。监管要求“失联”“空壳”机构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净化行业发展环境。小贷公司数量持续减少,监管部门推出压降存量政策,加强监管力度。
金融严监管下,一批归口于地方金管局管理的非银机构正经历快速洗牌。《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湖南、江西、福建、重庆、湖北等多地已发布清退、注销地方小贷、担保等金融组织的公告。其中,仅湖南一地就公示了82家拟被清退的“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名单,显示金融洗牌力度加大。
1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发布消息,128家参与年审的小额贷款公司中,101家合格,占比78.91%,25家限期整改,2家不合格,或面临清退。这进一步彰显了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严格性。
湖南地方金融管理局于1月6日发布公告,排查出82家失联或“空壳”地方金融组织,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旨在净化行业发展环境,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湖北省和重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也分别发文,同意多家小额贷款公司退出行业,终止其小额贷款经营资格,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
对于上述“失联”“空壳”机构,地方金融管理局要求其及时办理变更手续,清理相关标识,确保变更后的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不含金融属性字样。此举旨在加强监管,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地方小贷清退潮加速是大势所趋,反映监管部门排查、摸底及清退工作日益常态化和基层化。近年来,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小贷机构的业务运营、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情况,违规机构正被持续清理出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小贷公司数量减少至5257家,从业人员减少至44771人。2025年以来,多地继续发布清退公告,小贷公司数量持续减少。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多家机构退出小贷业务,除企业自身转型需求外,监管部门推出的压降存量政策也是重要因素。2024年4月,三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对地方金融组织只减不增,继续推动压降存量。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从规范经营、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小贷公司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打造差异化竞争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