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跨境理财通2.0一周年成效显著,政策优化、投资者参与度提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未来业务空间巨大,但也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

  中国基金报新闻报道组

  自2024年2月26日正式实施以来,跨境理财通2.0已迎来发展一周年的重要时刻。这一升级版跨境理财机制,在政策优化、投资者参与度提升、市场影响力增强及资金流动增加等多个维度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跨境理财通2.0的影响力正持续扩大,不仅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跨境投资渠道,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跨境理财通2.0一周年成效显著,极大地激发了市场需求,为大湾区的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据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总监陈庆耀介绍,跨境理财通2.0在投资者准入条件、额度提升、产品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多项优化,进一步扩大了投资群体,并允许金融机构提供更丰富的产品,满足区内居民广泛多元的财富管理需求。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的数据显示,自跨境理财通2.0实施以来,投资者参与度和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资金跨境汇划金额和投资者日均开户量均大幅增长。

  跨境理财通2.0还将人民币存款产品及更高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等纳入北向通产品范围,有助于吸引更多港澳投资者参与内地市场。随着美国进入降息周期和国内支持性政策的加码,内地资本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尤其是高科技板块,将带动更多港澳投资者通过跨境理财通投资内地市场。

  渣打银行自跨境理财通试点计划推出以来便是首批参与银行之一,积极响应跨境理财通2.0实施细则,推出多款新产品及服务。此外,跨境理财通2.0还首次允许证券公司作为参与主体,首批14家券商已于2024年12月展业,极大地丰富了从业机构的类型。银行和券商在客群上各有特点,在投资产品上也可相互补充,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

  尽管当前产品供给范围相较此前有所拓宽,但受访人士认为,与市场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跨境理财通2.0需进一步在多元化方向深化探索和创新,如扩展风险谱系、丰富标准化资产等。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以人民币计价的全球化资产配置产品和特定主题基金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除产品端有待进一步丰富外,跨境理财通业务在持续深化发展的进程中,在部分领域也亟待政策给予进一步支持。未来可结合国际经验与市场需求,进一步放宽个人投资额度上限、扩大试点覆盖城市、丰富人民币产品等。

  尽管业务量增长显著,但两地从业人员牌照互通、跨境营销限制仍是行业痛点。短期来看,跨境营销等一系列金融推介服务仍面临一定挑战。长期来看,需平衡两地在投资者习惯、市场管理以及监管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异,完善牌照设计,明确展业规范。

  随着首批券商加入业务试点,跨境理财通的深度和广度在新实施细则的带动下不断加深和拓宽,未来业务空间巨大。然而,也面临跨境投资的汇率波动、市场波动等风险,应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应构建多维投资者教育体系,重点强化汇率波动风险认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