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储能市场爆发 中国企业占据领先
AI导读:
2025年初,全球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占据领先地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频频获得国际大单,技术创新成为获取订单的关键。然而,中国储能电池规划产能远超全球需求,价格战初现端倪,产业洗牌已经开始。
新华财经上海2月21日电(记者郭慕清)2025年初,全球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据记者梳理,1-2月期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晶科储能、阿特斯等储能行业头部企业频频获得国际大单。
近年来,中国储能解决方案正加速改变全球能源版图,从沙特“零碳新城”到美国得州电网,再到巴西热带雨林和南非离网矿区,技术创新成为获取超级订单的关键因素。例如,宁德时代年初创下了历史性突破,其阿联酋19GWh光储项目成为全球最大单体储能订单,总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此外,比亚迪储能也与沙特电力公司(SEC)正式签署合同,为五个电池储能系统项目提供12.5GWh的电力,合作总量达到15.1GWh,刷新了全球电网规模储能部署的纪录。
亿纬锂能通过战略采购协议锁定未来三年50GWh电芯产能,并计划通过马来西亚工厂和北美市场布局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三星物产与海辰储能达成10GWh的全球合作;阿特斯、东方日升、南都电源分别在苏格兰、巴西、澳大利亚等地获得大规模项目,形成了全球多点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国际贸易壁垒,中国储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本土化生产、资源布局和定制化解决方案等多元化策略,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然而,中国储能电池规划产能800GWh远超全球年需求450GWh,价格战初现端倪。此外,90%的项目集中于发电侧调频,宁德时代的液冷系统也面临被快速复制的风险。贸易壁垒不断升级,欧盟碳边境税可能增加成本,美国则拟限制电网使用“受关注实体”的技术。同时,标准缺失问题逐渐凸显,亟需建立技术标准与ESG体系。
中国企业的阶段性优势在于成本控制与技术突破,但长期来看,还需构建技术标准体系,推动设备制造向系统集成、智能运维升级;探索虚拟电厂、共享储能等商业模式创新,提升ESG竞争力,以应对碳关税并构建可持续供应链。总的来说,2025年的订单热潮彰显了中国储能的全球影响力,但产业洗牌已经开始。在技术迭代加速、地缘政治复杂的背景下,只有持续创新者才能在能源革命中掌握话语权。中国企业能否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将成为决定全球储能格局的关键。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