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热议养老金融,预示2025年多部门将重点发力。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需求迫切,但养老金融供给不足。监管、金融机构与社会需形成合力,加强顶层法律与政策指导,提供特色化、差异化产品。养老金融是长期国策,金融机构应坚持久久为功,保障养老财富保值增值和老年人消费权益。

积极应对老龄化,养老金融将成新引擎。近日,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热议养老金融,预示2025年多部门将在养老金融上重点发力。

当前,养老需求迫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1.1%,至2035年,这一比例预计将超30%,我国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然而,养老金融供给不足,产品有限、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突出。为此,监管、金融机构与社会需形成合力。

监管方面,应加强顶层法律与政策指导。2024年12月,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养老金融发展指明方向。

金融机构应迅速补位,深入了解老年人需求,提供特色化、差异化产品。随着银发经济产业体系逐步形成,金融机构可关注老龄康养、老龄制造等相关金融需求。工商银行已率先行动,披露养老金融专属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面临挑战,布局养老金融可提高非息收入。市场投资者教育也需加强,提升公众金融素养,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是长期国策,金融机构应坚持久久为功,保障养老财富保值增值和老年人消费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养老市场中脱颖而出。

北京商报评论员 岳品瑜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