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大模型助力消费金融智能化建设
AI导读:
DeepSeek金融朋友圈正在扩大,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推进接入DeepSeek大模型,应用于多元场景。业内人士指出,AI技术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数据安全问题。金融机构需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泄露和滥用。
Deepseek金融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近日,记者获悉,中信消金、马上消金、海尔消金、中邮消金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工作,旨在将这一大模型应用于产品营销、风险控制、客户服务、贷后管理等多元场景,进一步探索消费金融领域的智能化创新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产业新业态的塑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模型也可能引发数据安全问题。如何确保金融数据的安全存储、传输及处理,有效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是当前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已接入DeepSeek
近期,中信消金、马上消金、海尔消金、中邮消金等消费金融公司纷纷推进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工作。中信消金率先宣布,其自主研发的“信智”一站式大模型服务平台已成功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率先在智能质检与知识库检索两大业务场景中得以应用,成为首批引入前沿AI大模型的消费金融公司。
据中信消金介绍,通过混合专家框架(MoE)与知识图谱语义检索技术的结合,“信智”大模型服务平台显著提升了性能。DeepSeek大模型的应用,使“信智”平台在多任务处理能力、算力节约及效能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金融领域复杂场景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
中邮消金透露,DeepSeek大模型为消费金融领域的智能化建设带来了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在营销、风控、客服能力及贷后管理等方面也创造了众多业务创新机会。该公司在2024年完成了大模型的一站式部署,并将DeepSeek大模型作为核心基座大模型之一。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DeepSeek大模型在业务场景中的应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金融业实践来看,DeepSeek大模型在信息收集处理、反欺诈、信贷风控、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由于其免费属性,DeepSeek大模型还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应用大模型的门槛和成本。”
优化多元业务场景
作为一款开源的大模型,DeepSeek为消费金融行业提供了灵活的部署应用方案。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消费金融公司接入DeepSeek大模型可进一步优化用户信用评分模型,并通过智能客服提供全天候服务。
某消金公司数字金融业务工作人员表示:“利用DeepSeek大模型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还款记录等数据,有助于我们构建更精准的信用评分模型。同时,该模型还能识别异常交易和行为,便于我们提前介入控制风险。”
该工作人员还提到:“AI客服是DeepSeek大模型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客服可自动回答用户常见问题,提供7*24小时的客服支持,并通过分析用户情绪状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和陪伴。”
中信消金相关人士表示,在智能质检方面,他们借助DeepSeek大模型技术,将客服与催收业务的语音识别综合准确率提升至97%,较传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高了5个百分点,有效提升了前置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
此外,在知识库检索方面,消金公司可借助DeepSeek大模型,在海量数据中精准提取消费金融专业知识、政策法规及市场动态,构建实时更新的智能知识库,实现检索智能化,加速提升公司智能决策能力。
重视风险防范
国泰君安计算机行业高级分析师李博伦指出,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或将成为金融企业的普遍选择。金融行业具有特殊性,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往往高于其他行业。为此,监管部门出台了《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金融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严格要求。
李博伦认为,为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金融企业一般选择将数据存放在本地。DeepSeek-R1大模型发布后,金融企业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具有一流能力的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将本地数据与大模型相结合,打造企业专有模型,更有针对性地赋能多元场景。
某金融科技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表示:“近年来,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探索,主要采用自行开发或利用科技公司大模型为自身业务赋能的模式。然而,非开源大模型高昂的授权费用和定制开发成本以及对硬件算力的较高要求,让部分金融机构难以承受。同时,‘黑箱’特性难以满足金融行业对合规性的审查要求。而DeepSeek大模型则能够解决这些难题。”
但在金融行业引入AI技术时,数据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该金融科技公司相关业务人员指出:“金融机构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有严格要求。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大模型的应用可能增加数据泄露、滥用的风险,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目前对于AI技术的监管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部分应用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董希淼表示:“在数字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拥抱技术进步和确保金融安全与社会安全的平衡,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塑造产业新业态,形成新质生产力。然而,加快应用大模型也可能引发侵犯隐私权、著作权等问题。如何发挥积极作用、降低负面影响,助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是金融业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方面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金融机构在应用大模型过程中,应将强化数据信息安全和隐私权保护的理念内化于心,以最严格的措施确保数据信息和隐私安全。”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