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全国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长期源头活水。方案提出一系列举措打通全国社保基金入市卡点堵点,有望带动更多长钱入市,但也面临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限制和增量资金供给不足等挑战。

近期,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特别针对全国社保基金,提出了一系列打通入市卡点堵点的举措。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全国社保基金加大入市力度,不仅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资金,还将为民生保障提供更加坚实的后盾。

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典型的中长期资金,由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投资运营。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其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24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规模已达约3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占比达1.2%。

社保基金因其长期属性和投资耐心,被视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其投资决策高度专业且战略性强,常被市场视为政策风向标。当社保基金加大股市投资时,往往能释放出积极信号,增强市场信心。

此外,全国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中展现出良好的收益能力,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7.4%,A股投资年化收益率更是超过10%。这一成绩有望带动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共同形成“长钱长投”的良好氛围。

然而,目前社保基金入市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限制严格、增量资金供给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方案》从政策松绑、考核优化等方面入手,为社保基金入市扫清障碍。

随着《方案》的指引和相关管理办法的落地,全国社保基金将加速加大投资资本市场力度。在入市空间扩大的同时,也应强化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形势的分析研判能力,审慎投资运营,为资本市场长期向好发展提供支撑,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和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双赢。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