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制造业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AI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将具备显著国际竞争优势,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新型储能制造业迎来政策利好。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旨在推动产业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进一步释放新型储能市场潜力。
作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新型储能制造业涵盖了能量存储、信息处理、安全控制等关键产品。根据《方案》,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将具备显著国际竞争优势,形成更为壮大的优势企业梯队。
具体而言,产业体系将加速完善,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与下游需求实现基本匹配,并培育出3-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产品性能将大幅提升,确保热滥用和过充电情况下的安全性,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加快提升。应用领域也将持续拓展,满足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多领域的应用需求。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新型储能装备产业链长,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有助于催生能源新业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带动上下游行业提质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化发展。
技术创新助力行业破局
新型储能,即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储能技术(除抽水蓄能外),如同“充电宝”,可储存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富余电量,在用电高峰时放电,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问题。
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然而,行业低价“内卷”竞争态势也有所显现,价格战让行业失去持续良性发展的动力。
面对挑战,必须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实现技术突破。《方案》明确,将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推动锂电池等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并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
同时,推动新型储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关键核心器件与部件供给能力,攻关全生命周期安全技术,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
科学布局,培育先进制造集群
为打破行业“内卷”,还需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方案》引导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企业向资源富集、运输便利、应用场景丰富的区域聚集,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等地聚焦新型储能领域,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4年,央地也在着力构建新型储能产业格局。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地方政府紧跟政策,密集推出相关方案,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资源保障方面,《方案》指出,将加大对国内矿产资源的找矿支持力度,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并鼓励企业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提升海外矿产开发供给能力。
新型储能积极参与电力市场
在扩展示范应用场景方面,《方案》鼓励探索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多场景应用,并鼓励新型储能以独立储能主体参与电力市场,提升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支持能力。
同时,《方案》明确,将推动新型储能配置于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高可靠性、高质量供电需求的用户,以及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等公共基础设施中融合应用。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将继续快速增长,保守场景下累计装机将达116.3吉瓦。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