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辞职后的一菲急于找机构代缴社保,以避免影响买车、买房资格。社保代缴已成为大城市地下灰色产业链,但存在多重风险。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纳需求亟待解决,全面放开参保户籍限制是大势所趋。

  辞职后的空窗期,一菲首先考虑的不是申领失业保险金,而是急着找机构“代缴”社保。

  2022年夏天,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一年半的她提交了辞职信。离职后,她计划用半年的时间休息放松,再学些新技能,为之后变换工作赛道做准备。然而,刚歇了不到一周,一菲就陷入了焦虑——她的北京社保断缴了。

  按照北京市政策,非北京户籍人员要想获得买车、买房资格,需要连续缴纳5年社保,且无法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自行缴纳社保。对来自东北的一菲来说,这意味着,社保一旦断缴,她此前已有连续缴纳2年6个月的记录,可能因为短暂离职断缴就前功尽弃。

  最终,一菲通过朋友、同事介绍,找到了一家社保代缴中介,将自己的劳动关系“挂靠”在了一家陌生公司名下。“我每个月给对方一万多元,它帮我缴纳五险一金,每月发我六千多元的工资。”

  一菲的经历并非孤例。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关键词“社保代缴”,相关中介广告充斥了整个页面。尤其在部分大城市,“社保代缴”已经成为一条地下灰色产业链。但这样的社保“代缴”行为本质上是虚构劳动关系,属于违规行为。2022年3月起施行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将社保代缴列入“骗保”范畴,违者可能面临最高5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由于不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的相关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多地人社部门发文提醒,通过“挂靠”代缴等手段缴纳社保可能面临代缴公司卷款跑路,个人财产受损、信息泄露、影响个人征信等多重风险。然而,高压监管下,这一灰色市场依然活跃。一家代缴机构负责人透露,仅2023年上半年,其公司就为超过2000名客户办理了社保代缴,其中80%是北上广深的离职者。

  选择“挂靠”代缴社保,背后包含了诸多无奈。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社保缴纳的年限和金额,往往与购房、买车、落户、子女教育等资格挂钩。比如,除了上文提到的北京要求,在上海想要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来沪人员,需要连续缴纳36个月的社保或个人所得税。社保缴纳中断会影响资格,且无法通过补缴恢复。

  我国缴纳社保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所在单位缴纳,还有一种是以个人身份缴纳。对于以个人身份参保,如果是本地户籍,可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在户籍地参保。障碍主要出现在拥有外地户籍的人员参保上。目前,尽管我国多地已放开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的户籍限制,但在个别超大城市,对拥有外地户籍个人参保仍保留了较高门槛,这就导致了社保挂靠代缴现象的流行。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始大力整治社保挂靠代缴乱象,很多网上公开的挂靠渠道也随之被取消。但是,社保挂靠代缴渠道不能简单取缔,市场上的大量需求更值得被看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当零工经济、自由职业成为新常态,在大力打击社保挂靠代缴乱象之后,如何提供合法渠道,满足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纳需求,已成为重要课题。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薛惠元认为,全面放开参保的户籍限制是大势所趋,可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2021年7月,人社部等8部门联合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提出个别超大型城市难以一步实现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据统计,上海、广东、深圳、安徽、河南、浙江、江苏等多地陆续发布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政策。

  薛惠元还建议,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收统支,同时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会保险全国联网、跨省“一网通办”,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便捷性。并适当降低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费率和缴费基数,减轻缴费负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向楠建议,一些资质规定(如买房买车)可不再强调社保连续缴纳年限,而是以累计缴纳年限为准。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的压力。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金维刚认为,将普通市民享有的一些权益与失业人员缴费情况绑定,会让失业人员承受更多利益损失。对于将失业人员的社保缴费状况与其申请子女上学、落户、买车、购房等挂钩并予以限制的政策,不仅不合理,也缺乏法律依据,应被逐渐取缔。

  (应采访对象要求,一菲为化名)

(文章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