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多项举措,细化资本市场服务养老金融路径,包括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以及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等,旨在促进养老金保值增值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的关键举措,也是资本市场谋求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日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多项举措,进一步细化了资本市场服务养老金融的具体路径,包括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健全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以及推动将符合条件的指数基金等权益类公募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等。(注:原文未提供具体图片链接,故此处保留为空)

在业内人士看来,《实施意见》是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加大投资端改革力度,既能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也有助于资本市场自身稳定性不断提升。

养老金投资与资本市场互促发展

去年9月以来,中央及多部委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强调服务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稳健增值目标,并落实好相关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

多位业内专家指出,资本市场机制的完善、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养老金保值增值,同时,养老金作为长周期的耐心资金,其对资本市场的投资也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和繁荣。

某资深养老投资人士表示,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情况,发展养老金融特别是提高资本市场助力养老金实现稳健增值目标的能力十分重要。

“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兴证全球基金表示,中长期资金加大对权益市场的配置,有利于扩大市场投资规模、改善资金供给和结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中长期资金自身的投资回报水平。

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实施意见》特别提到推动完善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监管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权益投资,并扩大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范围。同时,强调推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健全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国联证券表示,从相关安排来看,保险资金对权益资产的配置空间将打开,A股有望迎来增量中长期资金。

此外,《实施意见》还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

不断提升基金行业投研能力

去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到全国,并将多类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投资标的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公募基金行业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资产超6万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胡玉玮建议,基金行业可积极开发各类养老基金产品,优化投资策略,提升产品的长期收益能力。

南方基金表示,基金行业后续应持续夯实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包括落实长周期考核机制,强化核心能力建设,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等。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