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2月6日,中消协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金融消费乱象频发,违规荐股与隐性收费问题突出,同时国补消费市场活跃但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

2025年2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正式揭晓了2024年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的综合分析报告。

据全国消协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度共接收并处理了消费者投诉案例高达1761886件,与前一年度相比激增32.62%。其中,成功解决的投诉案例为1211284件,投诉解决率高达68.75%,为广大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2.8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因经营者欺诈行为被加倍赔偿的投诉案例达到16173件,涉及加倍赔偿金额总计152万元人民币。此外,全年接待消费者来访及咨询人数达到了70万人次。

从投诉类型来看,商品类投诉占据主导地位,共计867301件,占总投诉量的49.23%,但较2023年比重下降了3.80个百分点。服务类投诉紧随其后,达到743615件,占总投诉量的42.21%,比重同样有所下降,为2.90个百分点。其余投诉则归类为其他类,共计150970件,占总投诉量的8.56%。

中消协指出,金融消费领域的问题依然严峻,违规荐股与隐性收费乱象频发。部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通过不实宣传、保证收益承诺等手段,诱骗消费者支付高额服务费,违规提供股票推荐。同时,部分消费金融机构巧立名目,如担保费、会员费、咨询费等,暗中抬高贷款成本,实际利率远超法定标准。此外,消费者在申请提前还款时遭遇重重阻碍,甚至被收取不合理费用。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催收机构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冒充执法人员或骚扰消费者亲友,进行“暴力”催收,严重损害消费者名誉和精神健康。

此外,中消协还关注到国家补贴政策下的消费市场活跃情况,但部分商家和平台的营销行为亟待规范。一些商家在享受国家补贴的同时,却通过先涨价再降价的方式“套取”补贴,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部分商家在消费者购买国补商品后拒绝提供价格保护,导致消费者因价格大幅下降而蒙受损失。更令人不满的是,因商家未按承诺时间发货或强制取消订单,导致消费者失去国补资格的现象时有发生。

消费者投诉相关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