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后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潮来袭,资金面或维持紧平衡
AI导读:
春节假期后,公开市场将迎来超2万亿元逆回购到期,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季节性因素可能带来边际转松,但考虑到监管层态度,资金面大概率将维持紧平衡,资金价格转低幅度有限。央行已开展逆回购操作对冲影响,但整体流动性缺口不小。
春节假期结束后,中国公开市场将迎来超过2万亿元的逆回购到期潮。针对2月的资金面状况,多位业内人士发表了看法。他们普遍认为,尽管季节性因素可能带来边际上的放松,但考虑到监管层维持稳定的立场,资金面大概率将继续维持紧平衡状态,资金价格的下降幅度也将相对有限。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了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集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并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充裕,该行通过固定利率、数量招标的方式,开展了697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然而,由于当日有高达14135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际上实现了7165亿元的净回笼。
据记者统计,春节假期后将有2.3万亿元的逆回购到期,这一规模相比2021年、2022年和2024年春节假期后的逆回购到期量均有所上升,与2023年的水平基本持平。其中,2025年2月5日的逆回购到期规模更是高达1.4万亿元。
浙商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汪梦涵指出,整体来看,2月相比1月利多因素增多,流动性摩擦环境或略有缓解,资金利率和资金分层也有略有缓和的空间。然而,她也强调,当前流动性缺口仍然不小,整体仍处于央行的调控之下,资金价格和分层即使回落,也可能仍然处于高位。
从季节性角度来看,春节过后,资金面往往会出现转松的情况。华西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肖金川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居民在节前所取的现金会回流到金融系统,从而替代短期的逆回购,为市场提供中长期的资金。对于节后的资金面,他预计会出现边际转松的情况,但资金价格可能仍然偏高。
肖金川进一步解释了偏利好资金面的几个因素:首先,节后将有1万亿元至2万亿元的现金回流,这将作为中长期资金补充超额储备金,从而替代资金成本更高的短期逆回购,使资金面更加稳定;其次,经历了这一轮资金面收敛之后,非银杠杆率已经降至202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继续被动去杠杆加剧资金面波动的概率有所下降;最后,节后政府债发行尚未立即增加,对资金面的扰动相对较小。
银河证券固定收益部也持类似观点,认为节后资金面有望边际转松。他们指出,供给约束是资金偏紧的主要原因。春节后,居民取现需求会季节性回落,同时2月的缴税压力也会减轻。从季节性来看,节后的资金利率在回落后会保持稳定,因此资金面有望边际转松。
然而,业内人士也强调,资金面仍以稳定为主,不会出现大幅转松的情况。肖金川认为,整体来看,节后资金面或将季节性转松是比较确定的,但央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态度仍然以稳为主,没有展现出转向更宽松的意图。因此,资金价格下降的幅度可能有限,资金面可能继续维持紧平衡状态。
![资金市场概况](http://example.com/image.jpg)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