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新能源产业崛起,“航天摇篮”追风而行
AI导读: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酒泉市玉门风力发电基地的发展情况,以及酒泉市作为新能源建设“主战场”所取得的成就。文章详细阐述了酒泉市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就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形成的重要推动作用。
大年初六,寒风中的戈壁滩上,棕褐色的石头山连绵起伏,而一排排白色的风机在广袤的土地上矗立,三片巨大的叶片缓缓转动,犹如巨大的风车,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带来清洁能源。这里,正是甘肃省酒泉市玉门的风力发电基地。
酒泉,这座拥有敦煌艺术瑰宝、现代航天摇篮以及新中国石油和核工业发祥地美誉的城市,如今正全力打造新能源建设的“主战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酒泉已建成了全国陆上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其产品不仅覆盖西北地区,更远销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在风电厂工作近四年的小陈(化名)向记者透露,酒泉市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当地就业,还培养了一大批新能源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正成为推动酒泉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航天摇篮”酒泉,如今正追风而行,以其丰富的风光资源和优越的开发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当游客们自驾行驶在312国道或连霍高速上时,那茫茫戈壁上矗立的高大风机,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月3日,在从兰州返回酒泉市金塔县的途中,记者亲眼见证了这一壮观景象。距离连霍高速公路不远处,连绵的群山前矗立着一座座白色的风机,硕大的叶片缓缓转动,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酒泉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在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附近,一辆辆特大型运输车正装载着长达数十米的风机叶片,准备通过G30连霍高速酒泉经开区出入口外运。
连霍高速公路旁的风机,见证了酒泉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这些风机不仅是酒泉新能源产业的缩影,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明。
据酒泉市政府公开资料显示,在国家全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大背景下,酒泉正在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基地。除在光伏、光热、储能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外,风电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深度和广度。2021年6月24日,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玉门正式建成,该项目也被誉为“陆上三峡”。而就在不久前,瓜州北大桥白杨100MW风电项目也实现了全容量并网,进一步推动了瓜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如今,酒泉已建成了全国陆上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其产品不仅覆盖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还远销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在酒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机叶片厂、风机组装厂、轮毂厂、光伏组件厂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千亿元级的产业链。
酒泉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风电基地,正是这一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据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马伟介绍,酒泉已具备年产主机2600台、叶片2450套、塔筒2700套的能力,年可装机20吉瓦以上。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金风科技、广东明阳、浙江运达等全国风电行业排名靠前的整机制造企业入驻,还带动了日月重工、中核汇能等大型公司的布局。
随着越来越多公司的入驻,酒泉的风电产业不仅为当地税收和就业提供了巨大帮助,还培养了大量新能源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小陈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随着公司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员工人数也逐年增多。新能源大部件配套设备厂区的建设和生产,不仅带动了当地劳动生产力,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间接就业。同时,由于新能源发展需要大量特种技术人才,也推动了当地教育培训的发展。
酒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据酒泉市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1.7亿元,同比增长7.7%。酒泉已成为继兰州、庆阳之后,甘肃第3座千亿之城。未来,酒泉将持续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力争年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十四五”末更是要达到400亿元以上,铸就全国新能源产业示范高地。
昔日“春风不度玉门关”,如今“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风,正托着航天摇篮酒泉扶摇而上,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进发。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经重新编写与润色,以符合SEO优化要求)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