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月5日,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珠三角地区担起经济增长重任,粤东西北地区需拼搏实现跨越式发展,大湾区建设成为重头戏。

2月5日,正值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如期举行,这也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召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春第一会。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济大省广东再次担纲重任,定下了约5%的经济增长目标,力求在2025年通过精心谋划,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与深化改革。

大会现场,小型飞行器、航空模型等本土创新技术展览吸引了众多与会专家和嘉宾的目光。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广东将高质量发展的焦点聚焦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上,展示了其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蓬勃活力。

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图源:时代周报记者王晨婷/摄)

目前,广东已逐步形成8个超万亿元级、3个五千亿至万亿元级、7个一千亿至五千亿元级、2个百亿元级的“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既有“量”的支撑,也有“质”的示范。新质生产力与“百千万工程”或将成为2025年引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经济的“压舱石”,其稳定性至关重要。2024年,广东GDP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位居全国首位,其中珠三角经济总量占全省约八成。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这四座万亿城市,更是担起了经济增长的重任。

广州提出了“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把握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重点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等6个未来产业,以及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8个现代服务业,全力以赴拼经济。

深圳则继续发挥其外贸优势,特别是跨境电商领域,全年进出口额达3720亿元,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已成为全球跨境电商首选地。同时,深圳还将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

佛山和东莞作为工业大市,也在积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佛山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推进传统制造业迭代升级。东莞则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全年新增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图源:时代周报记者王晨婷/摄)

粤东西北地区,则需通过拼搏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渐缩小。

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多位县委书记分享了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例如博罗县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动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建设,助力食品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此外,大湾区建设也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列为12项重点工作之首,明确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本届大会首次邀请港澳代表参加,共商合作大计。

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大湾区超级工程如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相继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和客流量不断刷新纪录。2025年,“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将继续发力,推进多项高铁和城际铁路项目。在软件联通方面,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将携手港澳海关推进跨境通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大湾区海关“六个一体化”改革。

对于广东和港澳来说,强强联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当前互利合作的关键。多地市一把手在发言中强调了大湾区在产业层面的合作共赢,共同打造更多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