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报告,推动熊猫债市场高质量发展。熊猫债市场近年来快速扩容,成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亮点。专家表示,熊猫债市场呈现高速扩容、结构优化特征,需持续推动其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中国人民银行11月11日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提出“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明确“进一步推动熊猫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作为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熊猫债市场近年来快速扩容,成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亮点。

  作为境外机构在我国境内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熊猫债市场近年来呈现快速扩容态势,截至今年7月末,熊猫债累计发行量步入万亿元规模,成为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从年内发行情况看,以债券起息日计,截至11月12日,今年以来已发行熊猫债104只,发行规模达1625.5亿元,展现了熊猫债市场活力

  “近年来,熊猫债市场呈现高速扩容、结构优化、创新突破的显著特征,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核心标志之一,其规模与速度正在经历历史性跨越,扩容动能强劲。”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强调了熊猫债市场在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熊猫债的发行呈现出规模稳步扩容、主体结构优化、产品与制度持续创新等特点。这既是境内外市场供需契合的结果,更是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见证。”朱华雷的观点进一步印证了熊猫债市场的蓬勃发展。

  如其所述,熊猫债市场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容,在发行人结构上也持续优化、市场创新活跃,“首单”不断出现。比如,近日,巴克莱银行有限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亿元熊猫债,该笔债券为市场首单英国发行人且为市场首单含有赎回选择权的非次级金融熊猫债,获境内外投资者的踊跃认购和国际市场的高度关注。

  再比如,今年7月份,摩根士丹利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是首单由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发行的熊猫债。朱华雷认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全球市场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配置需求不断上升。境外发行人发行熊猫债,既满足自身及客户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又反过来丰富了人民币资产供给。

  展望后续,宋向清表示,需持续推动熊猫债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产品层面要坚持创新驱动,基础设施层面应强化支撑,不断提升市场透明度与效率,以实现熊猫债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