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调整,市场与资金配置生变
AI导读: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剧烈,新债收益率暴涨后老债又成抢手货。机构认为税收调整对债市影响偏中短期,但或引发新老券利差走阔。此外,资金配置或发生变化,部分资金有望流向权益市场。
日前,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之前发行的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消息公布当天,市场反应剧烈,新债征税致持有成本上升,债券收益率暴涨,但随后老债因免税优势成抢手货,收益率又跳水。市场博弈背后是资金涌动,部分资金转向信用债、REITs甚至股市。
“新老划断”或带动存量券抢购潮
机构认为此次税收调整对债市影响偏中短期,但“新老划断”或引发新老券利差走阔,带动存量券抢购潮。中信保诚基金和禅龙资产均认为,存量债券资产相比新发债券有结构性优势。
禅龙资产还认为,新规对利率债恢复征税后,利率债相对于信用债的税收优势不再,带动信用债利差收窄。此外,市场利率中枢有望整体上移。
基金公司调整债基申赎额度
税收政策调整对普通个人投资者影响不大,对公募基金中长期影响有限。已有基金公司在调整旗下债券基金的大额申赎额度。禅龙资产表示,税收新老划断可能使部分机构短期交易意愿提升。
对于未来债券投资策略,已有机构紧急研究讨论。百亿级私募表示,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面临困境,未来“固收+”产品或着重布局可转债、REITs、权益等资产。
此外,公募基金的所得税优势和资本利得增值税优势继续维持。工银瑞信基金人士表示,新规后公募基金的税收优势比此前更加显著。
机构配置资金或“分流”
由于新发行的国债等不再具备免税优势,权益资产吸引力提升,部分资金有望从债市流向权益市场。广发基金投顾表示,部分资金可能流向信用债领域或股市。
不过,工银瑞信基金认为,这一变化对银行、保险税前利润的影响有限。禅龙资产表示,本次税收调整对于资金配置结构不太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