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流动性展望与货币政策观察期分析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7月流动性缺口可能达万亿,央行或重启国债买卖等工具补充流动性。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下半年或仍有降息降准,结构性工具或扩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科技创新、消费及外贸,预计撬动万亿资金,三季度或带动社融改善,债市需关注政策效果。
AI摘要:7月流动性缺口或达万亿,央行或重启国债买卖等工具补充流动性,资金面预计稳中偏松。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下半年或仍有1-2次降息及50BP降准,结构性工具或扩围支持科创、消费等领域。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聚焦科技创新、消费及外贸,预计撬动1-4万亿资金,三季度或带动社融改善,债市需关注政策效果兑现及利率走势博弈。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1、7月流动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经测算,7月流动性缺口可能达到10000亿元。财政因素对资金面的压力明显增加,因此央行的支持力度将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不排除通过重启国债买卖来实现流动性投放。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
展望7月,在央行的政策方向更加明朗之前,债市可能较难出现较大级别的行情。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债市没有机会,随着7月保险、理财、银行等增量资金的注入,利率或可逐步向前低迈进,并且伴随部分结构性行情。

国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尹睿哲
历史上7月资金面多走松、汇率行至7.2下方不再成为央行货币宽松的掣肘均是7月资金面的有利因素。7月资金面可能继续呈现稳中偏松的局面,但可能不会大幅走松。DR001仍有较大概率持续运行在政策利率下方,DR007或运行在1.6%上下5bp附近。
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
短期内利率仍然在窄幅震荡,但我们认为得益于流动性宽松,利率下行的逻辑在即将到来的1个月中较为顺畅。第一,债券发行高峰将结束,流动性“被动式”宽松,7月资金面无虞。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
央行通过7天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MLF、降准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使用,后续仍不排除国债买入操作的重启,完善了“短-中-长”的流动性补充体系,预估资金面跨季无虞。


东方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
即使不考虑央行因素,7月流动性也存在边际宽松的动力;即使央行呵护力度减弱,流动性也能维持宽松;隔夜利率就算不继续下行,债券利率仍存在继续下行的动力。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在利率债方面仍推荐持有长久期品种。

2、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中国银河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迪
降息:当前的实际利率依然显著高于自然利率,仍需进一步调降,预计下半年还会有1-2次降息,总计调降政策利率20-30BP。降准:预计下半年50BP的降准仍有望落地。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用于扩大投资,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
本次央行例会通稿中有关货币政策的表述大体延续上次例会基调,仅将“择机降准降息”替换为“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或反映出在5月年内首次降准降息落地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5月份降准降息落地,当前正处于政策观察期。下半年央行还会继续降准降息,其中降息幅度可能达到30个基点,降准幅度有可能达到50个基点,这将引导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调,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内生性融资需求。
信达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一爽尽管央行对经济的表述更趋乐观,但困难与调整仍存,下半年再度降准降息的可能不能排除。此外,本次会议仍然维持了“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防范资金空转”等表述,显示限制利率过快下行仍是央行的目标之一。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冠南
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保持宽松取向,但货币政策操作的形式和节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3、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
2025年再次启用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进行展望:一是首批资金规模5000亿,后续仍有概率加码。二是除稳增长,本次政策工具的目标可能更加侧重于支持科技创新和消费。三是区域投向将进一步向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大省倾斜。四是在财政贴息的情况下,我们测算本次工具融资成本或不到1%。五是乐观预计可带动2到3万亿固定资产投资,但可能有挤出效应,实际影响或小于该测算。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参考2015、2022年经验,工具额度下达至投放完毕跨度约2个月左右,节奏偏快;如果三季度初额度确定并启动部署,预计资金将于三季度结束前到位,而相关实物工作量和对经济金融数据的提振则有望在三、四季度体现。对于5000亿金融工具而言,除了本身直接为项目注资外,作为项目资本金,可以更大程度地撬动市场资金,预计可以拉动1-4万亿。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
往后看,三季度或进入宽信用政策效果兑现期,需要关注对债市情绪的影响。5月经济数据显示需求侧消费强而投资弱,且6月近期出口走弱的迹象初步显现,逆周期调节有望下半年加力稳投资。根据5月地方密集筹备的动向看,短期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或有望下达,进而提振数据表现,重点关注三季度宽信用兑现、7月政治局会议前后政策预期博弈等对债市情绪的影响。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
本次新型政策性工具或已经在路上。运作模式上,或将继续由政策性银行牵头,央行或通过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资金支持。与前两轮较为不同的是,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向领域或更聚焦科技创新、消费、外贸等领域。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
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向要支持科技创新,这可能主要指向对数字经济,特别是AI、算力等方面的支撑,这很可能是本轮与前两轮工具的主要不同点之一。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