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通”产品类型再丰富,金融市场开放迈新步
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拟进一步丰富“互换通”产品类型,延长合约期限并扩充产品谱系。此举将满足市场机构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并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资本市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据中国人民银行5月1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拟进一步丰富“互换通”产品类型,此举标志着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再升级。
一是合约期限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将扩展至30年,满足市场机构对多样化风险管理的迫切需求;二是产品谱系扩充,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合约,为市场提供更多选择。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将按计划上线这些优化措施。
自2023年5月15日“互换通”正式上线以来,其机制安排持续优化。2024年5月,更是推出了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历史起息的利率互换合约及合约压缩功能等,极大地便利了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增强了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互换通”两年来的发展成效显著,不仅满足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还推动了投资者参与数量和交易量的上升,对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产生了积极影响。此次“互换通”产品类型的丰富,将进一步匹配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从宏观角度看,也进一步完善了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体系。
渣打银行香港、大中华及北亚区金融市场及战略客户主管曾继志认为,内地与香港金融管理部门此次举措将令境外投资者更灵活、更有效地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从而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资本市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随着国际投资者对境内人民币债券配置的增加,其对通过衍生品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互换通”的推出与优化,显著提升了境外投资者参与内地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便利性,已成为其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关键渠道。
自上线以来,“互换通”运行平稳,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9家境外金融机构通过“互换通”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超过1.2万笔,合计名义本金高达约6.5万亿元人民币。
得益于更加开放、便利的制度环境,中国债市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透露,外资配置人民币债券的规模持续增长,2月至3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69亿美元,同比增长84%;4月初至18日净买入额更是达到332亿美元,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曾继志预计,随着国际投资者对资产配置多元化和分散资产风险的追求,外资对中国在岸债券的配置将持续保持上升趋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