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扩容至城商行,金融创新吸引市场关注
AI导读: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有望扩容至城商行,吸引市场广泛关注。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已与上市公司签署贷款承诺函,宁波银行等也有望获得资格。该业务拓宽信贷渠道,增强客户黏性,但时机与成本仍是制约因素。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的参与机构范围有望扩容至城商行,这一金融创新举措正吸引市场广泛关注。此前,该业务仅限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参与。据上市公司公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已与部分上市公司签署了有关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贷款承诺函。记者日前独家获悉,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外,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也有望获得该项贷款业务的相关资格,这将进一步拓宽信贷投放渠道,增强优质客户黏性。
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抓手,正吸引着银行积极布局。Wind数据显示,该政策落地一年来,数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相关贷款进展,其中不乏民营企业通过专项贷款破解资金窗口与回购时机错配的问题。今年4月,北京银行高管层透露,央行已将北京银行纳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四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对象。如今,相关事项似乎取得了新进展,如之江生物、宝明科技、丛麟科技等公司均已取得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
去年10月出台的《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包括政策行、国有大行、股份行在内的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可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但已有数百家上市公司披露自身或大股东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进展,且贷款提供方中出现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城商行的身影,释放出该项业务有望扩围的强烈信号。多位城商行人士表示,若能争取到资格,将有力支持服务区域内的企业,并随着市场需求的释放带来业务增量。
从银行角度看,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不仅拓宽了信贷投放渠道,也增强了与优质上市公司的合作关系。某国有大行人士表示,此类贷款的签约客户多为资质优良的企业,有助于提升客户黏性。然而,时机与成本仍是制约需求方的主要因素。金融机构在发放此类贷款后,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但银行内部通常还会设定对单家上市公司或大股东发放专项贷款金额上限。据记者调研,部分企业认为近一年未遇到合适的回购窗口,且该产品的利率水平对部分企业的吸引力有限。不过,企业普遍认为三年期成为上市公司的主流选择,较长的还款周期更符合实际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