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展7000亿元逆回购,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AI导读:
11月5日,央行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为等量续作,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此外,本月还有大量逆回购和MLF到期,预计央行将采取等量或加量操作。专家分析,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不排除年底前降准可能。
据央行官网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这一举措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确保资金的有效供给。因11月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等量续作,这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此外,本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和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预计央行将在本月第二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并开展MLF操作,预计为等量续作或加量操作,以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11月5日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没有加量,原因主要有:第一,在实体融资需求有待提振的情况下,近期信贷投放速度有所放缓,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第二,今年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剩余额度不足,银行负债压力缓解,市场对加大流动性投放的需求并不大;第三,央行已经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10月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也是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央行还公布10月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数据显示,央行10月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当月净投放200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当前恢复国债买卖,加大对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的支持,也在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助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王青判断,10月恢复国债买卖不影响四季度降准预期。接下来央行将综合运用各类价格型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加大稳增长力度。当前物价水平偏低,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操作空间。
董希淼进一步分析称,四季度是稳增长政策发力之时,央行已经通过恢复国债买卖来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在未来岁末年初之际,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进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因此,仍然不排除年底之前央行实施降准一次,在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促进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并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打破5%隐性下限,使得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政策调控功能得到更充分发挥。”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