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双11促销升级,分期满减与低息贷款成亮点
AI导读:
财联社10月22日讯,多家银行发力双11,通过大幅提升分期满减金额上限、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积极参与电商大促。业内认为短期冲量有助于带动零售业务提升,但转化留量有待观察。
财联社10月22日讯 又到一年一度银行发力“双11”。财联社记者获悉,近期多家银行通过大幅提升分期满减金额上限、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积极参与“双11”电商大促,银行促销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银行信用卡将“双11”电商购物分期满减金额上限大幅提升至400元,较去年提高两到三倍。与此同时,也有银行将消费贷贴息政策和即将带来的“双11”购物消费高峰进行绑定营销,向用户推低息贷款,这种金融创新模式备受市场瞩目。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借助“双11”电商购物节进行短期冲量有助于增加交易量,带动零售业务提升。
银行“双11”参与热情未减,分期满减力度加大
“双11”临近,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信用卡或储蓄卡相关促销活动。
其中,中国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11.11天天减”活动,用户报名后单笔消费达标,即可享0.2元至11.11元随机立减。招商银行储蓄卡手机银行APP上也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至高可抽1111元消费返现券。
在信用卡方面,招商银行主打分期满减和外卖闪购红包,平安银行以“三省”为核心打造优惠活动,主打“支付即优惠”。值得关注的是,两家信用卡在分期满减金额上限方面均较上年有所提升。
其中,招商银行信用卡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下单分期满额最高减400元,平安银行信用卡在淘宝、天猫购买指定3C类商品使用分期付款至高减400元。去年“双11”,招商银行分期满减优惠至高为166元(拼多多平台),平安银行分期满减优惠至高为120元。
财联社记者对比数据发现,今年部分银行信用卡分期满减金额上限方面提高两到三倍,在“双11”促销方面有所加力。
据了解,近年来受信用卡市场饱和以及不良率提升影响,不少银行有收缩相关业务趋势。财联社记者近日与此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沟通了解到,对于今年“双11”的参与积极性和力度并未减弱。
此外,某国有大行客服人员昨日致电财联社记者,称为配合接下来的“双11”电商消费高峰期,现在可为用户提供5万元专项消费贷款,叠加享受贴息政策后,利率打7折,单利年化4%左右,为消费者带来实在的优惠福利。
短期冲量带动零售提升,转化“留量”有待观察
关于银行积极参与“双11”促销活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表示,银行积极参与“双11”是看中了购物狂欢节背后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客户流量。通过提供分期满减、随机立减等优惠措施,银行不仅能够促进信用卡的使用频率,进而扩大其市场份额。
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双11’是获客和活客的重要场景。短期来看,优惠活动能显著提升交易额和分期业务量,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场景化营销,银行可以触达更多年轻客群,为后续交叉销售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总量7.15亿张,同比下降4.5%,正式步入“存量时代”。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财联社记者,“存量时代”下,重大消费节日带动下的零售业务“短期冲量”对于银行更显意义重大,一方面业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完成年内零售业务目标。
不过,业内也担忧“短期冲量”能否转化为“长期留量”。据了解,目前业内观点认为,“双11”期间作为银行获客、活客的重要窗口,但更多实现的是“短期冲量”。余丰慧认为,要将“流量”真正转化为“存量”,银行需要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比如通过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优质的客户服务以及持续的产品创新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而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包括国有大行在内的信用卡不良率仍在普遍攀升。王蓬博表示,银行方面仍需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再继续做好客户创新服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