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二永债”赎回潮:资本管理新挑战与机遇
AI导读: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迎赎回潮,多家银行全额赎回。业内称利率变化、监管升级与资本管理需求共促。未来“二永债”仍是重要资本补充工具。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以下简称“二永债”)正迎来赎回潮,银行资本管理迎新挑战。近日,包括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等多家银行全额赎回2020年发行的“二永债”,金额从数十亿元至数百亿元不等。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二永债”赎回规模超9000亿元,资本补充需求凸显。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近期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是利率环境变化、监管要求升级与资本管理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二永债”仍是银行重要的资本补充工具,助力银行稳健发展。
多家银行赎回“二永债”
9月25日,有三只“二永债”退场。其中,交通银行和东营银行各自赎回一只永续债,赎回金额分别为300亿元和25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4.59%和4.80%。承德银行则赎回了1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票面利率为4.60%。三只“二永债”均为2020年发行,银行资本结构优化加速。
9月23日,中国银行公告称,已全额赎回10年期固定利率、规模为600亿元的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该债券于2020年9月17日发行,本期债券设有发行人赎回权。同日,光大银行公告称,2020年9月发行了规模为400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已全额赎回,银行资本管理策略调整。
另外,9月15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全额赎回2020年9月份发行的6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同日,齐鲁银行发布公告称,已全额赎回3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Win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28日,我国商业银行共赎回76只“二永债”,累计金额为9706.8亿元,银行资本补充需求旺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银行赎回旧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降低资本成本,新发行同类债券成本可能更低;二是出于市场声誉考量,赎回旧债被解读为银行经营稳健的信号;三是完善条款安排,多数“二永债”约定了“五年赎回期”,银行资本管理更灵活。
“赎旧换新”面临分化
在业内专家看来,此番“二永债”赎回潮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银行选择赎回高利率“二永债”,以更低利率发行新债,降低财务成本。随着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使用成熟,赎回后续发可能成为常态化资本管理操作,银行资本结构更优化。
不过,也并非所有银行都选择赎回。例如,4月18日,南昌农商行发布信息显示,该行不行使2020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赎回选择权,银行资本管理策略分化。
“选择不赎回‘二永债’的主要是中小银行,尤其是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偏弱、资产质量压力较大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有机构分析人士表示,这类银行若赎回旧债,可能因资本补充渠道受限导致资本充足率下滑,银行资本补充面临挑战。
“赎回需要一次性支付本金,对银行当期流动性管理提出要求。不过大型银行流动性相对充裕,影响可控;中小银行若赎回规模较大,则需要提前筹划资金。”明明补充道,银行资本管理需谨慎。
事实上,银行密集赎回旧债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资本结构优化考量。新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计入资本的比例更高,可快速补充银行二级资本,改善资本充足率等核心监管指标,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从资本补充效率来看,二级资本债采用‘5+5’期限结构,存续满五年后,资本补充效率会衰减。”上述机构分析人士认为,原有旧债的资本贡献将持续弱化,银行需加快置换节奏,以适配新规要求,银行资本管理需与时俱进。
行业资本补充仍迫切
相较于全国性银行,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补血”需求更为迫切。记者获悉,二季度以来,已有30余家区域性中小银行发行“二永债”,规模超千亿元,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银行资本补充区域差异明显。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中小银行普遍面临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叠加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其资本补充压力更为突出。”有业内专家表示,中小银行“二永债”发行提速,反映出资本补充需求较强,银行需加强资本管理。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看来,商业银行发行“二永债”,能够有效提升资本金规模,增强银行造血能力。无论对于上市银行还是非上市银行,发行“二永债”可行性均较高,是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方式。
谈及接下来银行发行“二永债”的趋势,明明认为,当前银行业对资本补充的需求仍然较为迫切。一方面,经济转型过程中信贷需求仍较大,不良资产处置也需要资本“缓冲”;另一方面,随着存量债券进入集中赎回期,银行需要通过新发“二永债”来补充资本,银行资本补充需求持续。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建议,应不断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拓宽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发股上市融资;继续扩大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人范围,银行资本补充环境更优化。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