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贸易金融发展报告,揭示行业新动向
AI导读: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2024年银行业国际结算量、国内信用证结算量双双创新高,同时指出贸易金融领域面临的多重风险挑战,并展望未来银行业贸易金融的发展路径。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这是中银协连续第九年发布贸易金融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24年银行业国际结算量12.75万亿美元,国内信用证结算量3.6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5%和17.89%,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4884.75亿美元,较上一年小幅回落,而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量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5%,凸显国内大循环带动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国际保理业务量133.18亿美元,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国内保理业务量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17.03%,仍是银行业保理业务的主要增长点。贸易金融在促进供应链资金融通、赋能实体经济中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
报告指出,在贸易金融发展整体向好的背景下,银行业仍需关注多重风险挑战:一是贸易金融领域国别及主权信用风险传导效应凸显,对跨境贸易结算与融资安全形成考验;二是贸易融资线上化发展伴生新的风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可能存在数据安全漏洞、隐私泄露及AI模型有效性等问题,对贸易金融应用场景的数据安全评估与审查构成新挑战;三是跨境贸易金融外汇合规风险防控压力增大,外汇展业改革压实银行跨境资金“第一道防线”的风险防范责任,对银行外汇风险识别能力、数字化能力和合规内控力度提出更高要求;四是跨境贸易金融经济制裁合规风险提升,国际制裁形势呈现复杂化、多边化趋势,银行贸易金融反洗钱和制裁合规风险应对压力进一步凸显。
此外,报告表示,贸易金融作为贯穿贸易链产业链全过程、打通境内外资本市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应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在稳外贸、保产业链稳定、支持企业出海、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展望未来,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数字技术深度渗透实体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业贸易金融将沿着“产业深耕+技术赋能”路径持续升级,不断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我国贸易强国建设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注入持久动能。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