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不良资产挂牌与成交规模均增超80%,平安银行举办特殊资产专家论坛,探索清收处置新路径。金融机构创新处置手段,实现资产价值修复与增长。平安银行首创专家工作机制,打造清收处置云平台,引领行业多元化发展。


  本报讯 (记者吕东)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不良资产挂牌规模约2862亿元、成交规模2258亿元,均同比增长80%以上。如何化解风险、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成为银行等特殊资产行业多方参与人共同思考的问题。在金融创新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成为金融行业焦点。

  9月12日,平安银行举办了特殊资产专家论坛,邀请了来自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司法与评估领域的多位专家,围绕特殊资产价值重构进行了深度讨论,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正在探索一条从“风险清道夫”到“价值重构师”的特殊资产清收处置新路径。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教授、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在论坛上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对重整制度的优化,不仅强调企业债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化解,更注重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增加重整投资人制度、重视重整计划制定与改进表决机制等方式,更好保障债权人利益,从而在法律框架下推动困境企业的价值重构与再生。金融创新法规下,债权人利益保护成为关键议题。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破产与重整专业委员会主任季诺表示,金融债权人需在观念上从底线防守思维转变为重整思维,主动行权而非被动等待,以程序确定性对抗风险的不确定性。

  金融机构在处置问题资产的手段上也不断创新,为特殊资产价值重构提供了多元化路径。“除传统的司法处置外,在问题资产处置上,平安银行积极探索通过重组整合、运营盘活、资源注入等各种方式,实现对特殊资产价值的修复,甚至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尹飞认为,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问题资产规模有望趋于稳定,银行在处置过程中也将继续创新思路、提升质效,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近年来,平安银行成功纾困盘活了一系列出险资产,其中不乏一些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平安银行2020年在业内首创了特殊资产专家工作机制,借助专家力量共同推动特殊资产的重组重整与经营盘活。截至目前,共有31位内外部特殊资产专家深度参与了平安银行的多个重大项目,代理重大案件超57件、案件标的金额超340亿元,实现回收超70亿元。此外,平安银行还打造了特殊资产清收处置云平台——“特资e”平台,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达11.3万,包括投资机构2625家、律师专家7690名、评估机构1553家、催收公司9526家等,并与12家法院实现“银法直联”。金融创新平台助力资产处置高效化。

  “银行角色已发生重要变化”。尹飞表示,银行正悄然转变不良资产清收模式,逐渐从单一处置到多元化经营,从注重短期收益到兼顾长期价值,从风险控制到风险创新,这也反映了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