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高层变动,新班子引领发展新征程
AI导读:
成都银行高层变动,选举黄建军为董事长,张育鸣为副董事长。新领导班子接棒,面临万亿规模后的挑战,包括增速放缓、业务结构失衡等。国资股东增持显示信心,成都银行需破解转型难题,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成都银行高层变动再迎新进展,银行发展(SEO关键词1)。9月22日,成都银行发布公告,选举黄建军为成都银行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选举张育鸣为成都银行第八届董事会副董事长,两人任职资格尚需报监管部门核准。

有业内声音指出,此次人事落定,标志着这家西部万亿级城商行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正式开启新的发展征程。
新班子接棒发力
黄建军是成都银行的“老人”。履历显示,他出生于1975年11月,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正高级经济师。曾任成都市商业银行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兼目标督查办公室主任等多个职位。2020年,黄建军调任成都农商银行,先后出任多个重要职位,在其任职期间,成都农商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6%、11.46%,总资产逼近万亿,不良贷款率降至 1.02%的近9年最优水平,银行管理(SEO关键词2)能力获高度评价。
与黄建军同期当选的副董事长张育鸣,则是成都银行重要外资战略股东——马来西亚丰隆银行的新“代表”。履历显示,张育鸣出生于1979年1月,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金融、管理与国际贸易学专业毕业,学士学位。现任成都银行董事(任职资格待监管部门核准)、副董事长(任职资格待监管部门核准),马来西亚丰隆银行有限公司中国业务董事总经理。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选举完成后,成都银行新领导班子将接过发展接力棒。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事调整前,成都银行已完成一系列重要人事布局。8月17日,原董事长王晖调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提名人选。成都银行同样在公告中对王晖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其在成都银行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专注专业”,为“成都银行发展的创业者、见证者和领军人”。
9月5日,成都银行公告称,任职17年的外籍副董事长何维忠因退休辞任。作为成都银行长期“引智”合作的关键人物,何维忠自2008年6月起担任成都银行副董事长,在数字化建设、风险控制、公司治理等关键领域“倾注大量心血”,更关键的是,作为成都银行与丰隆银行的“重要沟通纽带”,其推动双方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国资加持筑牢信心
就在何维忠退休公告披露前一日,9月4日,成都银行披露了国资股东的增持进展: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际控制的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增持合计金额超过1.6亿元。国资增持(SEO关键词3)显示对估值与中长期业绩的信心。

2025年半年报显示,成都银行股权结构呈现“国资控股+外资战略股东+其他投资者”的多元格局。其中,成都金控集团、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和成都欣天颐三名国资法人合计持股约30%。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则作为重要外资战略股东,持股17.78%。有业内分析认为,在多元化的控制结构下,成都银行不仅享有国资股东带来的政企客户、低成本存款和低风险政府类贷款,而且获得外资股东提供的跨境业务与零售信贷技术,从而进一步增强其综合竞争力,拥有“政府信用”与“市场化机制”双重优势。
“万亿”之后的挑战
公开信息显示,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底,是四川省最大的法人银行。近年来,成都银行深耕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三大转型与“七大管理能力建设”。2024年,成都银行取得历史最佳业绩,资产总额、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分别达到了12500亿元、8800亿元和7400亿元的新台阶,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突破了220亿元和120亿元关口。
然而在万亿规模背后,该行也面临增速放缓、业务结构失衡等挑战。拉长时间来看,2021年至2024年,成都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2.54%、13.14%、7.22%、5.9%;同期,该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9.98%、28.24%、16.22%、10.17%。2025年上半年,成都银行归母净利润进一步回落至7.29%。
作为长期以对公业务为主的城商行,2024年,成都银行发放公司贷款6026.17亿元,同比增长 20.25%,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分别达46.93%、14.6%,是信贷增长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成都银行客户集中度显著高于同行,截至2024年末,该行前十名贷款客户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比例达38.31%,且多集中于租赁商务、房地产行业;而同期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该指标分别仅为 9.84%、9.35%、23.49%,均低于成都银行。
零售业务多年来一直是银行业的重点转型方向。尽管成都银行早在 2017 年便提出新兴业务转型,2019 年明确 “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 三大转型方向,但零售业务进展缓慢。截至 2024 年末,该行个人贷款占比仅约 18%,在上市城商行中处于较低水平;同期对公贷款占比超 80%,业务结构 “重对公、轻零售” 特征明显。
有业内分析指出,当前,“成渝双城经济圈” 建设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正加速推进,2025年上半年,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区域经济活力为成都银行提供发展土壤。对于成都银行新班子而言,如何在延续既有优势的基础上,破解转型难题、构建 “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巩固 “西南之王” 地位的关键。银行转型(SEO关键词4)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