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启动2026届校园招聘,合计招聘超7万人,其中AI、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人才成为招聘热点。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对校招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高学历人才涌入银行一线业务岗,竞争愈发激烈。

  银行培养体系如何与时俱进、匹配人才发展?近日,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接连发布2026届的校园招聘公告,启动新一轮秋招,股份行、城农商行也加入“抢人大战”,纷纷发布招聘启事。在各类岗位中,AI、大数据等新兴科技依旧是校招的关键词,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旺盛。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银行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持续深入,各类岗位需求连年增加的大规模招聘较难复现。然而,招聘岗位精简的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也使银行求职竞争激烈,甚至“总行一个岗位有数千人投递简历、基层岗位清北毕业生竞争”成为常态,越来越多名校毕业生涌入银行求职赛场。

  四大国有行合计招聘超7万人

  “银行几乎是校园招聘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一位在财经院校从事就业辅导的老师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在每年高校举办的线下招聘会中,银行是重要的招聘方。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张思远指出,银行业因其网点分布广泛、业务类型多元及服务群体庞大,历来是校园招聘中岗位需求较大的行业,这一现象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承担经济“压舱石”的功能密切相关。

  9月以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国有行陆续公布2026届校园招聘岗位。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上述国有大行本次合计发布校园招聘岗位超7万个。其中,农业银行招募人数最多,共发布约21000个岗位;工商银行则招募约20320人;建设银行招募约16880人;中国银行招募约13280人。

  从招聘分类来看,各家银行的境内分行人才需求较大,银行总行、总行直属机构、子公司、海外机构等紧追其后、种类多样。以中国银行为例,除总行及38家境内分行外,其总行软件中心及银行卡中心、中银香港分行也发布了校招岗位。

  股份行、城农商行们同样求贤若渴,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北京农商行等十余家银行纷纷发布招募令。以上海农商行为例,该行总行招聘管理培训生15人、业务培训生5人、FINTECH培训生60人;分支行招聘管理培训生、业务储备生、营销培训生、营运培训生等人才。

  关键词:AI、科技人才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在各家银行的招聘岗位中,AI、大数据等金融科技人才仍是“香饽饽”。

  工商银行今年持续发布“科技菁英”岗位,主要为该行系统开发、应用研发、信息安全、数据挖掘、产品设计等领域提供科技人才储备;建设银行旗下远程智能银行中心招募从事与远程智能银行相关的业务管理、流程管理、运营管理、数据分析、智能化平台建设及综合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届生。上海农商行2026届FINTECH培训生招聘中,则设置了分为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基础架构&运维、数据治理、数字化产品经理等六大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银行业加快打造“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民生银行校招公告中就提到,该行打造校招生专项培养计划,其中“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金融”计划,将重点关注理工专业及金融数学、金融工程等复合专业背景的学生。

  张思远告诉记者,在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AI与金融科技已成为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引进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背景的专业人才,对银行而言意味着技术自研能力的提升、风控体系的完善与运营效率的飞跃。

  “这类人才不仅能够推动智能投顾、精准营销、智慧风控等创新业务的落地,更有助于银行构建自主可控的科技底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先发优势。”张思远表示,当前,金融科技人才已成为银行实现科技赋能、服务升级和战略转型的核心资产。

  难度攀升!校招培养减量提质

  “银行岗位多,经常招聘不限专业,许多银行还能解决一线城市的户口,所以我也投了。”2026届应届生徐同学告诉记者,自己是文科专业,在银行投递了营销类岗位。

  “很多学生以为银行岗位多,求职难度可能不高,但现实往往很‘骨感’。”从事银行求职辅导多年的王心告诉记者,近年来,银行求职竞争激烈,除了银行总行部门、管培生等招聘少数专业管理岗位外,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涌入银行一线业务岗,不乏留学海归、清华北大的名校毕业生。

  记者注意到,相比去年,前述四家国有大行2026届校园总招聘规模均缩小了千人左右。“近年来,银行数字化转型、行业也在降本增效,校招岗位需求和数量有调整很正常,但对校招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诸如客户经理、柜面服务、综合营销等一线业务岗往往更加考验学生的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不少高校学生刚进银行,忍受不了重复性较高的一线操作岗位,觉得太过基础、短期内看不到上升空间。”王心指出,上述不适容易导致新员工离开、银行人才留存度降低。

  “银行校园招聘中出现‘学历通胀’趋势,既为银行带来人才素质整体提升的机遇,也伴随人才期望管理、岗位适配性与职业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张思远表示,高学历人才通常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潜力,有助于银行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业务精细化;但若其职业发展诉求与基础岗位内容不匹配,则易导致流失率上升。

  他认为,为提高人才留存度,银行应加快健全纵向晋升与横向流通的双轨发展机制,完善覆盖全周期的特色培养计划,并通过差异化激励、岗位轮岗与实践赋能等方式增强基础岗位的吸引力和成就感。

  “在面试环节,招聘方要将一线岗位的工作内容、挑战和枯燥性都阐明。”王心表示,银行一线岗位是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居民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因此,除了学历等条件,招聘方更要考察候选人的沟通能力、抗压能力、服务意识和稳定性。

  “银行的一线岗位不是万年不变。”王心指出,随着普惠金融、绿色信贷、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的落地实施,银行一线岗位也会有重心调整,带来职业能力与技能的增长。“但本质上,银行一线是强服务性的工作,不能带着金融‘滤镜’和放大镜去审视,高校毕业生在进入前一定要客观看待、充分了解银行岗位的机遇和挑战,再做选择。”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