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幅度5BP~20BP,涉及多种期限。此举有益于银行控制负债端成本,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业内人士称,净息差收窄压力或将长期存在,但第四季度或减缓。存款利率下行也使理财产品吸引力增大。

  近日,多家银行机构集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为5BP~20BP,调整范围涉及多种期限存款,这一举措(存款利率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环节,存款利率下调将直接影响银行负债端成本,为后续利率政策调整创造空间。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8月定期存款利率水平延续向下趋势,但幅度趋缓,这与政策传导周期相吻合,有益于银行控制负债端成本,进而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存款利率调整不仅关乎银行经营,更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密切相关。

  业内人士指出,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或将长期存在,且未来或继续下行,但就第四季度而言,收窄幅度或将减缓。同时,存款利率下行也为理财产品创造了更大的吸引力,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重新站稳30万亿元关口。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银行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吸引优质客户,存款利率调整呈现结构性特征。

  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江苏银行(600919.SH)公告称,自8月20日起,3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由1.85%下调10个基点至1.75%,起存金额为1万元。该行1年期、2年期存款利率暂未调整。广东潮阳农商行公告称,自8月21日起调整存款利率。调整后,整存整取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2年期利率分别为0.7%、0.9%、1%、1.1%,均下调10BP;3年期、5年期利率分别为1.3%、1.35%,均下调15BP。该行在公告中同时提及,优质客户可申请存款优惠利率。

  记者拨打该行相关网点电话,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部分优质客户3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可达1.45%,但存款额度最高为每人20万元。此外,吉林白山浑江恒泰村镇银行公告称,自2025年8月20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活期利率为0.15%,下调5BP;1天期和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分别为0.55%、0.95%,均下调10BP;整存整取储蓄存款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2年期利率分别为1.15%、1.35%、1.6%、1.65%,均下调10BP;3年期、5年期利率分别为1.75%、1.7%,均下调20BP。

  嵊州瑞丰村镇银行则公告称,该行人民币个人定期存款整存整取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期的年化利率分别调整为0.8%、1.1%、1.15%、1.15%、1.3%、1.3%,较调整前下降10到20个基点不等。《2025年7月银行存款利率报告》显示,2025年7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0.943%,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149%,1年期平均利率为1.278%,2年期平均利率为1.369%,3年期平均利率为1.702%,5年期平均利率为1.531%。

  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中国金融团队主管李佩珈表示,当前更多中小银行选择下调存款利率,主要是为了努力控制负债端成本,这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使得整个银行业的存款利率定价更趋一致,进而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从理论上看,未来银行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但净息差过低将加大金融体系风险隐患,并透支银行可持续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央行的利率政策将视宏观经济复苏情况、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以及银行承受能力等综合平衡、相机抉择,幅度和节奏或将趋缓,且更加注重精细化、结构化操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政策利率是牵动银行存款利率调整的关键。就现阶段而言,经济增长动能、物价和房地产市场状况是央行是否降息、何时降息的决定性因素。综合考虑外部波动、国内物价及房地产市场走势,央行有可能在四季度初实施年内第二次降息,届时商业银行利率将会全面跟进下调。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员艾亚文表示,8月定期存款利率水平延续跌势,但跌幅趋缓,这与政策传导周期相吻合,反映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相比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特色存款产品更受投资人青睐。不过,艾亚文表示,多家大中型商业银行以及多地农村商业银行纷纷下架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3年期大额存单投放量相对有限,短期大额存款利率也大幅下调。随着存款利率下行,也为理财产品创造了更大的吸引力,投资者纷纷将资金从传统存款转向收益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重新站稳30万亿元关口。

  净息差收窄空间有限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行业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继续收窄,已下降至1.42%。在政策利率下调阶段,净息差收窄符合一般规律。王青表示,这背后是贷款利率会跟进政策利率较快调整,而在存款利率水平长期偏低、中小银行普遍存在揽储压力的背景下,存款利率本身存在较强刚性。另外,与大多数存量贷款利率每年根据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进行调整不同,在银行存款余额中占比较高的存量定期存款利率在到期前不能下调。

  据他判断,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之前,政策利率及由其牵动的存贷款利率都有下调空间,净息差还会继续收窄。总的来看,考虑到利率长期低位运行,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长期存在。但李佩珈表示,就第四季度而言,或将出现边际减缓。从影响因素看,一是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基本完成。2024年存量按揭贷款利率已根据政策要求统一调整至LPR下浮30个基点,其对后续净息差的冲击显著减弱。二是存款市场竞争趋于理性,负债端成本管控开始显效。三是贷款端利率“内卷式竞争”得到纠偏,特别是针对消费贷利率的监管举措显效。

  一位评级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从净息差来看,在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LPR继续下行的背景下,预计银行净息差仍将继续下行。但是考虑到长期限存款逐步到期重定价、贷款定价恶性竞争受限、降息空间相对有限,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挂牌利率的持续下调,预计净息差幅度将逐步缩小。某国有银行人士表示,当前银行净息差依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相对较小。整体来看,银行可以多措并举应对净息差下行压力。例如加快利息业务转型、拓展非息业务空间、优化国际化发展策略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8月20日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维持不变。民生银行(600016.SH)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虽然5月存款利率较大幅度下调,对稳息差起到较好作用,但“内卷式竞争”下贷款利率下行趋势不改,银行息差压力持续显现。温彬表示,为此,央行提出“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更好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银行业市场竞争秩序”。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