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国补”政策落地,23家机构获益
AI导读: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23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国补”,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消费金融机构。多家银行及消金机构表示将实施贴息,助力激活消费潜力。专家称政策将扩大覆盖范围,提升实效。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并非所有金融机构办理个人消费贷款都可得到“国补”。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此次可享受个人消费贷“国补”的共有23家贷款经办机构,其中包括了6家国有银行、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微众银行,以及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4家消费金融机构等均在其中。在实施方案印发后,上述金融机构纷纷表示,将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其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关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的公告》。公告均表示,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蚂蚁消金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参与机构,公司将积极贯彻政策要求,从消费场景、风险控制、客户服务、营销宣传等方面做实做细实施方案,发挥好财政资金贴息政策作用,惠及更多消费者和经营主体,通过高质量金融服务,为激活和促进消费潜力做更大贡献。
招联消金表示,作为首批入选的贷款经办机构,将积极响应国家“国补”政策号召,全力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将依托数智化优势,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理手续,确保政策红利快速直达消费者。”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入选本轮政策机构名单,有利于扩大政策红利的覆盖范围,提升政策落地实效。相较于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覆盖的消费场景更加丰富、服务客群更为广泛,能够在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与名单当中的全国性银行形成有效互补。
对于普通居民而言,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要注意到上述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贴息政策红利;同时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申请消费贷款,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切不可因为额度高、利率低、有补贴就随意申请,并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而且申请消费贷款应用于合理消费,不得违规用于投资理财等用途。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