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详细解读了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财政贴息政策,包括贴息范围、利率、实施时间、操作流程及对银行的影响,提醒消费者谨防诈骗,保护个人信息及财产安全。

  中新经纬8月13日电 (魏薇)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时公布。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十余家银行相继公告,对符合要求的贷款实施贴息。

  个人消费贷贴息9月1日落地,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贴息利率为年化1%。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分析称,政策对5万元以下和5万元以上消费贷款实施了不同的条件,5万元以上属于大额消费贷,资金流向监测更严格。

  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提到,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正在抓紧制定有关操作指引。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最高贴息1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的财政贴息支持。

  借款人获得贴息的具体操作流程简便,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只需增加一个操作,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借款主体同样不需要进行贴息的申请,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以后,会返还或扣除对应的贴息资金。

  本次贴息方案对银行有何影响?薛洪言表示,政策将通过成本降低效应刺激贷款需求,银行盈利结构将得到优化。华泰证券研报称,财政分担贴息成本缓解银行盈利压力,贴息政策以财政杠杆撬动信贷规模扩张,优化银行资产结构。

  多家银行提醒消费者,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业务过程中,不会委托任何第三方办理,且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请谨防诈骗。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