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内卷式”竞争显现 监管创新助力转型
AI导读:
新华财经报道,银行业净息差收窄、消费贷利率跌破3%,债券承销低价中标,市场饱和度提升与同质化竞争加剧,银行业“内卷式”竞争显现。多地金融监管局、银行业协会发声呼吁摒弃,业内专家称需从资源消耗型竞争转向价值创造型共生,监管创新正在为转型铺路。
新华财经北京8月13日电(记者吴丛司)净息差收窄至1.43%的历史低位,消费贷利率一度跌破3%,债券承销惊现700元“白菜价”中标……市场饱和度提升与同质化竞争加剧,银行业“内卷式”竞争显现。
日前,多地金融监管局、银行业协会发声,呼吁摒弃“内卷式”竞争。业内专家表示,银行业“反内卷”需从资源消耗型竞争转向价值创造型共生,短期需监管遏制恶性价格战,中长期依赖银行重塑战略定力。
低水平竞争泥潭中的价格战与灰色操作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银行业“内卷式”竞争主要表现为非理性的价格战、放松风险管理底线等。
在负债端,部分银行运用变相提高利息揽储等手段催生“一日游”存款现象。在资产端,个人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等年利率击穿3%,低于资金成本。
房贷、车贷市场存在灰色操作。宁夏银行业协会表示,返佣行为是破坏市场公平的“毒瘤”,将全面启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律公约》落实情况专项检查。
8月1日,浙江省银行业协会也发布《个人住房贷款自律公约》,明令禁止向房企及中介支付佣金。
在中间业务方面,债券承销领域陷入低价竞争泥潭。7月,广发银行债券承销项目的700元“白菜价”中标引发市场关注。
规模迷思下的系统性困局与破局之路
银行业“内卷式”竞争是多种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娄飞鹏认为,从宏观方面看,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压力,货币政策降息,低利率环境下银行业净息差收窄。
当“以量补价”的路径依赖遭遇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价格血拼便成为银行业集体生存策略。人民银行指出,商业银行“内卷”严重,贷款利率“下行快”、存款利率“降不动”。
打破“内卷”困局非一朝一夕之功,监管创新正在为转型铺路。广东银行业构建“1+3+N”制度体系推进“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
业内专家指出,银行“内卷”的本质是在存量市场中,用低水平竞争替代价值创造。唯有转向“质”的深耕,才能终结困局。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